青年力量篇|以刀为笔,在脑血管间写满“守护”——记湘西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田志

郭朵朵 彭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09:06: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朵朵 通讯员 彭婷

“田医生的医术好,心更细。”近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袁奶奶提起田志时,嘴角泛起微笑

袁奶奶口中的田志是湘西州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81年出生的他已在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坚守二十从湘西山城到湘雅课堂,从手术台到学术讲台,他手里的手术刀,脑血管病的复杂病灶开辟出救治通路。

田志与医学的缘分,藏着一段关于“回响”的故事。他的妹妹自幼患先天性疾病童年时,上海专家不远千里来湘西扶贫义诊,那双手轻轻为妹妹检查的温暖,在他心里埋下了学医的种子。2004年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一头扎进湘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这个当时尚属年轻的科室,正契合他对“人体最神秘领域”的好奇。第一次站在开颅手术台旁,当显微镜下的神经纤维如银线般舒展,他忽然懂了“医者”二字的分量:“大脑是禁区,也是生命的司令部,能在这里守护,是责任更是幸运。

神经外科的成长从无捷径。2012年,田志考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生,跟着导师黄军教授学技术。导师“手术台上差一毫就是生死界”的严谨作风,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他把手术视频存在手机里,吃饭时反复看,连走路都在默记解剖结构。

2021年,由于表现优异,田志被推荐到上海长海医院访问学习,长海医院“卒中急救一体化”模式让他印象深刻。从单纯练手术技巧到搭建脑血管病救治体系,他带着新理念回湘西州人民医院推动成立“脑卒中救治联盟体系”,让湘西人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成功率44%提升80%

一次,来自十八洞村的龙德成老人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被紧急送往医院。田志带团队克服血管迂曲、宽颈瘤体等技术难点,运用微导管超选技术将弹簧圈精准输送至瘤腔,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填塞,手术历时两小时,成功“栓塞”动脉瘤。“老人现在状态还是挺不错的,我们和她的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田志笑着说。

而谈及自己家人,这位在手术台前三小时不眨眼的硬汉会红了眼眶。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在手术台上老二出生那天,妻子自己开车去医院,直到手术结束田志腾出空去看望妻子和孩子田志回忆:这行确实辛苦,连续70多个小时连台手术是常事,中间只休息5个小时。有时刚到家,急诊电话一响就得往医院冲。” 

如今的田志是吉首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带的7个学生里,部分已毕业,有的在长沙、广东等地的医院任职,还有选择回到湘西。2023年,田志入选全省“医学学科青年骨干人才”。

我很热爱这个职业,因为能够帮助到别人,很有成就感,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田志坚定地说。

相关阅读:

精准拆弹!“钥匙孔手术”开启湘西州泌尿微创治疗新大门

医者初心篇|林彤:从医三十余年,我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人

责编:李璇

一审:李孟河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