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湘韵丨祖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08:31:58

文|陈东风

我祖父是一名普通的山村农民。我对祖父的印象很模糊,关于他的点点滴滴,主要来自父亲和叔伯们讲述的故事。

1908年,祖父出生在湘西南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祖父的童年,没有欢声笑语,只有沉重的农活和无尽的家务。十二岁那年,祖父像一只孤独的小鸟,开始了独自谋生的艰难旅程,每一步都踏在荆棘之上。

祖父常在村里那险峭的山上砍柴。山路崎岖,柴火沉重,他瘦弱的身躯扛着与体重极不相称的柴担,一步步走向镇上。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汗水浸透了衣衫,脚底的老茧厚如盔甲,却挡不住碎石的刺痛。有一次,柴火实在太重,压伤了他的腰。他跪倒在地,咬紧牙关,硬是将柴火重新扛起,继续前行。从那以后,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

祖父是村里出了名的“捡粪大王”。每天天不亮,他就摸黑起床,佝偻着背,腰间别着旱烟袋和烟枪,背起粪筐,点燃一锅旱烟,深吸两口,仿佛给自己提神。然后,他拿着粪叉子,踏着夜色出门拾粪。长年累月的弯腰劳作,让他的背越来越驼,几乎成了90度。可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祖父虽未受过正规教育,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他的坚持下,三子一女均接受了教育:我的伯父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锤炼成长,我最小的叔叔考上了大学。祖父不仅督促我父亲读书,使其成为当地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乡村医生,还激励其将毕生中医经验结集成书。此外,祖父慷慨支持亲戚读书,甚至不惜卖掉口粮资助一位亲戚完成学业。

祖父的一生,就像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饱经风霜,却始终坚韧不拔。

责编:胡雪怡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