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07:06:17
清晨7时30分,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校门口总能看到姚秋云的身影。她微笑着接过学生递来的早餐袋,顺手帮孩子理好歪了的红领巾——这样的场景,在她26年教学生涯里,重复了7000多个清晨。
1999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姚秋云来到蔡锷完小。初到时,学校师资紧张,她主动扛起三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数学两门主科的教学任务,每天备课到深夜成了常态。有一次,班里留守儿童小宇突然发烧,姚秋云背着孩子跑了三公里路到乡村医院,守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依旧准时出现在课堂。
“姚老师的口袋像个百宝箱。”学生们常这样说。创可贴、退烧药、文具、甚至零钱,她总能在孩子需要时“变”出来。针对班里6名留守儿童,她建立了“成长档案”,每周三放学后开设“爱心小课堂”,辅导作业之余,教孩子们唱歌、做手工,弥补他们缺失的陪伴。
在教学上,姚秋云从不墨守成规。她发现农村孩子接触课外读物少,便自费购买两百多本书籍,在教室角落打造“图书角”;为激发学习兴趣,她把古诗改编成儿歌,用废旧纸盒做数学教具。她带的班级,语文成绩连续三年在区统考中名列前茅,多名学生在市级作文比赛中获奖。
26个春秋,姚秋云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这份无悔的坚守,正是一名普通教师对教育事业最真挚的告白。
(彭巧云)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