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信仰熔铸的壮丽史诗——电视连续剧《浴血荣光》观后感

  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2025-08-19 17:30:08

一集没落地看完了《浴血荣光》,大结局了,仍感到意犹未尽。《浴血荣光》,是涤荡灵魂之作;是熔铸信仰之作,也是再造辉煌之作。

当电视剧《浴血荣光》片头曲营造的大气磅礴氛围扑面而来,刹那间在笔者心灵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这部重大革命历史剧以“党的建军路线”为主线,用镜头、语言诉说了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的峥嵘岁月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的热血征程与伟大探索,深入解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从初创、到成熟的“密码”,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要和中国革命相结合,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核心地位是如何历史性形成的等重大命题。谱写了一曲从绝境奋起到伟大 转折的英雄史实,也奏响了信仰如炬、山河为证的永恒强音。

《浴血荣光》,不仅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再现,更是对那些英勇无畏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从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力量。这些历史事件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信仰熔铸的,以生命和热血共同谱写的一曲壮丽史诗。

《浴血荣光》给人的视觉很震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过湘江时的惊心动魄,倒在血泊中的战士,鲜血染红的滔滔江水……。中国革命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无数先辈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

观剧的时候,内心一直被饱满的力量倾注着,时刻感受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真切感知那段艰苦岁月,无数生命在信仰之火中淬炼出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在《浴血荣光》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正是信仰支撑着革命先辈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头可断、血可流,血火淬炼信仰之路。有哲人说得好:“信仰不是轻飘飘的口号,是能称量出生命重量的天平。”对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言,它是压不垮的基石;对背叛者而言,它是守不住的流沙。不是吗?当红军在湘江战役后只剩下3万多人,不少人主张向湘西撤退,毛泽东却力排众议,提出向敌军薄弱的贵州进军。并说:“打不赢就走,但方向不能错!”这个“方向”,正是他对“农村包围城市”信仰的坚守。四渡赤水时,部队在川黔边境来回穿插,战士们不明所以,他却在油灯下反复推演,《浴血荣光》引用他当时的话:“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靠近胜利。”这份对信仰的笃定,让红军跳出了包围圈。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更是靠信仰聚拢残部。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有感悟地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浴血荣光》用血的事实论证了这个真理。挽救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是毛泽东,毛泽东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一至四次“围剿”,由于左倾错误,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瞎指挥,红军被迫踏上长征之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遭受的种种挫折而忧虑、焦急。尽管接连遭受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处境艰难,但是,毛泽东仍然没有气馁,而是以革命利益为重,讲党性、讲原则,从大局出发,忍辱负重,尽力想方设法挽救危急局面。剧中有一组镜头,特别让人振奋,面对李德错误指挥,毛泽东当众“翻脸”,在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中央红军紧急会议上,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愽古同志,我正式向你提出警告,李德同志代表的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你应该清楚。中国革命走什么路,是靠我们自己走,不是靠搬别人的东西。李德同志提出的由通道向北,实际向西,是条死路。蒋介石已经布下重兵张网以待,你们是要把我们仅存的3万红军战士损失殆尽,难道共产国际派你来的目的是来消灭我们中国工农红军的?!”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周恩来的鼎力支持。最后会议以五比二的压倒多数形成了红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的决议。最终大家认识到:“实践证明,还是毛泽东行。”在遵义会议上请出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逐步扭转败局,最终赢得长征的胜利,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已经落幕,王仁君扮演的毛主席形神兼备,把一位革命领袖“可亲、可敬、可赞”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可以讲,它成为此剧最大的亮点。

著名作家金一南将军说过:“信仰的考验,从来不在顺境里,而在绝境中;不在口号里,而在行动中。”中国共产党能从苦难走向辉煌,正是因为有无数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树湘般的革命者,让信仰成了压不垮、打不烂的磐石。今天观电视连续剧《浴血荣光》,我们读懂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信仰的力量——它永远是黑暗中的火炬,是逆境中的脊梁,是让每个中国人在前行路上永不迷失的精神坐标。这,就是《浴血荣光》留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作者,宋定一,系湘潭市雨湖区委原副书记、区纪委书记)

责编:薛琳

一审:王智芳

二审:黄灵娜

三审:龚化

来源: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