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19:52:16
孙乾丰
民航局充电宝新规于今年6月28日正式实施:没有3C标识、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充电宝,被一律禁止携带乘坐国内航班。然而,目前那些被明令禁止携带的无3C认证充电宝,有不少正通过二手平台等渠道,悄然流向市场。这一现象,正在将公共安全推向危险边缘。
按理说,这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物品本应被集中销毁或合规处理,但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回收不合格充电宝的企业,以回收和拆解名义从机场收购充电宝,但实际并未真正拿去拆解。从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处理流程中,负责规范收集、妥善处置这些违禁充电宝的工作,存在一定漏洞。
更令人担忧的是,非法商家正将这些充电宝精准推向更易受害的群体。有卖家告诉记者,很快就要开学了,学生群体是他们的主要客户。他们明知学生消费预算有限,便用低价作为诱饵大肆推销。还有些充电宝流向县城、村镇,成了隐蔽的“定时炸弹”。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构建全链条的治理体系。机场必须建立可追溯的废弃物处理机制,确保每一件类似不合格充电宝这样的禁售品都有明确去向。二手电商平台应立即建立有关3C充电宝的认证数据库,对充电宝类商品实行严格管控。政府相关部门应重点监督校园周边、村镇集市等区域销售商家。与此同时,学校、社区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让学生群体认识到购买低价无认证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从消费端阻断违规充电宝的生存土壤。
公共安全的堤坝容不得半点蚁穴。任由无3C认证的充电宝再次流入市场,既是对规则的漠视,更是对安全的轻慢。唯有层层压实责任,让监管环环相扣,才能迫使那些隐蔽的“定时炸弹”无处遁形。
责编:李焱婕
一审:李焱婕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