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洗干净的鸡蛋为何更易变质?

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08-18 17:49:24

日前,“一家三口吃清洗过的鸡蛋后中毒”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早前报道,沈阳的一家三口,吃了炒鸡蛋,竟然出现中毒情况。

经过调查,这一家人中毒的原因是食用了变质鸡蛋,而鸡蛋变质的诱因是保存前被清洗过!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沈阳一家三口因食用清洗后保存的鸡蛋中毒的新闻,让“清洗鸡蛋外壳会让菌落增加”的话题引发热议。

很多人疑惑:洗得干干净净的鸡蛋,为何反而更容易变质?

其实,鸡蛋外壳看似普通,却藏着一道 “天然防护网”。蛋壳表面覆盖着一层肉眼难见的胶质膜,这层由液体蛋白质构成的薄膜,既能封闭蛋壳上的微小透气孔,阻止细菌入侵,又能减少蛋内水分流失。更关键的是,膜中含有的抗菌蛋白,能像卫士一样抵御微生物的侵袭。清洗鸡蛋恰恰会破坏这层保护膜。鸡蛋失去屏障后,气孔暴露,细菌会趁机大量涌入;同时,清洗后残留的水分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加速鸡蛋变质。

日常保存鸡蛋,牢记“不洗、冷藏、隔离”三原则——

购买后直接放入冰箱,无需预先清洗;

若外壳有污渍,用微湿布轻擦后立即冷藏。

冷藏温度控制在2℃-5℃,优先选择保鲜抽屉,避免冰箱门架处的温度波动。

遵循这些方法,鸡蛋通常可在冰箱中保存30天左右。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哦。

参考文字来源:

科普时报

责编:李传新

一审:王铭俊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