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06:46:48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老师,我遇上骗子了。现在他在微信里面一步步套我,我该怎么回答?”近日,长沙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小何被微信好友“套路”,情急之下向老师求助。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过小何这样遭遇的不在少数。鉴于此,新学期还没开始,不少大学已经着手加强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列为大学重要一课,并非出于安全问题绝对增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因为网络技术的流行使得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和显性化。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事件容易突破地域和社群界限,管制防范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现代人的安全认知普遍提升,会关注到过去常常被忽视的各类问题。
据调查,大学生群体是网络诈骗的重要对象。个中原由,不难理解:他们刚刚离开父母视线,社会经验不足,却要独自面对各种挑战。而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假冒客服引诱消费、虚假兼职刷单、伪装熟人借钱等,让人防不胜防。此外,社交风险同样不可小视——轻信网友导致财产受损、误入传销组织甚至遭遇人身侵害,这些案例在校园里时有耳闻。还有在出游时发生安全事故——无论是集体组织的春游,还是假期三五好友的自助旅行,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准备不充分,一次看似平常的户外活动,也可能酿成悲剧。
重视安全教育,并不意味着要求大学生们“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要捆住年轻人的手脚,而是要给他们装备一副“安全盔甲”。我们既要提醒风险存在,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比如讲授防范诈骗知识时,与其空洞地说“不要轻信陌生人”,不如教学生如何识别钓鱼网站、如何验证对方身份;讲到社交安全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边界意识,使其学会保护个人信息;涉及出游安全,则需要传授实用的应急处理技能和风险评估方法。这样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
做好安全教育,学校责无旁贷。相关课程设计应贴近大学生生活,多采用真实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让知识入脑入心。家庭也应积极配合,经常和孩子交流安全话题。说到底,就是要唤起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每个大学生主动学习防护知识。
安全无小事。一次及时的提醒,一堂用心的安全课,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让防范风险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本能,让安全技能成为他们行走社会的底气,便是安全教育的真谛。
责编:戴蓉
一审:张笑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