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云 版面责编 刘瀚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7 10:37:08
文丨张逸云
秋日的云溪菱泊湖波光潋滟,清新稻香漫过长长的岸线,我慕名走进岳阳市凌泊湖社区“云溪蛋雕作坊”。
一间普通的拆迁还建房里,51岁的张志敏正俯身案前,指尖的刻刀在一枚蛋上轻颤。蛋壳薄如蝉翼,刀痕却似有筋骨。寥寥数刀,洞庭湖的晨雾已在曲面流转。
张志敏自幼爱好书画,谈起他的蛋雕之缘,还得追溯到20年前,在广东灯饰厂打工的时候。张志敏当时在生产研发部门,有一天,部门经理拿着一个鸵鸟蛋给他,让他尝试开发一个夜灯饰品。那次“触电”后,张志敏便迷上了蛋雕这门“在刀尖上跳舞”的手艺,并一发不可收。
蛋雕这门艺术,是场与脆弱的博弈。以鸡蛋、鹅蛋、鸸鹋蛋、鸵鸟蛋、甲鱼蛋等为原料,在不足1毫米厚的壳上,用阴刻、浮雕、镂空等技法作画,每一刀都得像春风拂过水面——轻了留不下痕,重了便前功尽弃。
从最初在鸡蛋壳上刻简单的吉祥纹样,到后来专攻鸸鹋蛋、鸵鸟蛋等大尺寸载体,张志敏的刀下渐渐长出了洞庭山水、湖湘民俗与蓬勃生命。

他的作品题材广博、刀法精湛、意境深远。鸵鸟蛋镂空作品《地球仪》,收纳广袤世界;鸸鹋蛋浮雕镂空作品《重生》寓意破茧成蝶;鹅蛋浮雕镂空作品《百福百寿图》象征团圆美满;鹅蛋镂空拼接作品《墨海轩》中屋顶瓦片、门窗雕花等细节栩栩如生;集多重技法为一体的《岳阳楼记》,蝇头小楷如群蚁排衙,笔锋间藏着“先忧后乐”的文人气骨,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妙。
依墙定制的展柜上,整齐划一摆放着各类蛋雕作品,其中一件题为《袁隆平》的作品让我感到震撼——袁隆平院士半身像侧身而立,一手轻抚稻穗,眼神望向远方,仿佛在展望广袤田园的下一个丰收景象。方寸之间,演绎出袁隆平院士毕生追求的粮食梦想。
在张志敏的描述中,我得知了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
袁隆平逝世那天,张志敏默默呆立在工作室的窗前,眺望浩渺的苍穹。天光恍恍惚惚,一只雄鹰,扑扇着翅膀。矫健的英姿,从他的目光远处掠过。他仿佛看见,天地之间浑然一体的视线末端,有个人目光如炬、俯身田园。那一刻,他决心拿起刻刀,让那躬身稻田的身影、望向稻浪的目光,在脆弱又坚韧的蛋壳上,获得永不褪色的生命。
而后,张志敏收集了大量资料,研究袁老在田间工作的照片、影像,捕捉其躬身稻田时的专注神态、布满老茧的双手、被晒得黝黑的面庞等细节特征;深入洞庭湖平原上的稻田,观察稻穗生长姿态,感受风吹稻浪的韵律,将这些真实的生活印记,融入创作构思。
酝酿沉淀了许久,他终于拾刀开工,让那些心底的情感,顺着刀尖流淌到蛋壳上。
选材过程,张志敏极为慎重。反复试验后,最终选定质地坚韧、弧度适宜的鸸鹋蛋。拿到蛋的那一刻,他轻抚温润的曲面,耳畔回响袁老“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话语,仿佛感受到即将绽放异彩的新生命。他相信,看似内腹空空的蛋壳,蕴藏着破壳而生的磅礴力量。
雕刻人物,最见功力的是眼睛。袁院士眼眸中对丰收渴望与执着的细节,是张志敏的神来之笔。他运用微雕技艺,在不足1平方厘米的蛋壳区间,刻出数十道细腻的眼纹与流转的目光。

1970年,海南炎天酷暑,袁隆平蹚进沼泽,毒日烤着脊背,他弯着腰身,在绿浪翻滚的田野里细心寻找。终于,寻获了那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兴奋不已,扑跪在泥水里,捧起稻株,如同双手捧着初生婴儿,眸子闪动的光芒,如鹰隼般穿透稻浪,照亮茫茫原野。
这个细节,触动了张志敏的创作灵感。刀尖在蛋壳上轻颤,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指尖芭蕾”。他屏住呼吸,用发丝细的线条,勾勒出袁老的目光和眼角的笑纹。这不同寻常的笑纹,藏着洞庭湖滚滚浪涛,漾着太平洋悠悠海风——袁隆平总说自己是“洞庭湖的麻雀”,还要做“太平洋的海鸥”,把稻种播向万国。
雕刻袁隆平院士身后的稻浪,张志敏遭遇过多次失败。一次,当他试图镂空雕刻稻穗,咔嚓一声,蛋壳突然碎裂,令他心头猛然一紧。但他没有气馁,不断调整下刀角度和力度,创新性地采用“渐次镂空法”,从稻穗根部开始,由深至浅、由密到疏雕琢,让一片片稻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张志敏创作蛋雕《袁隆平》,过程并不轻松。盛夏,在逼仄的工作室,他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高温炙烤大地,然而,周围的世界,仿佛都与张志敏无关,他的心中,只有袁老和手中那尊正在成型的蛋雕。累了,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望望窗外的天空,脑海里依旧浮现袁老的身影;饿了,随便吃几口对付一下,重新回到桌前继续创作。
袁老的面部与衣着,采用浮雕技法,微微凸起的线条,让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活。稻穗部分运用镂空雕,除去蛋壳多余部分,留下纤细的稻秆与稻叶,展现出轻盈灵动的质感。人物衣纹、发丝等细节,用阴刻呈现,线条流畅细腻,精准勾勒出形态特征。多种技法巧妙结合,使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展现出丰富的视觉美感。
经过半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艰辛创作,融合了浮雕、镂空雕、阴刻等多种技艺,当黎明的曙光飘落到刀锋上的时候,作品终于完成。方寸之间,袁老仿佛站在稻香绵绵的田边,面带微笑,目光坚定而温暖。
如今这尊蛋雕仍在展柜里静静立着,来的人走到它面前,总会下意识放慢脚步,目光在蛋壳的稻浪里停很久。风卷着新一季的稻香漫进来,稻穗的沙沙声,一直都在。
湖南日报湘江副刊艺风版面投稿邮箱:whbml@163.com
征集:戏剧与影视、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摄影、非遗等题材评论及散文。
责编:廖慧文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