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破伤风,清创要彻底

  解放军报   2025-08-17 08:17:34

在复杂的野外驻训环境中,战友们难免因磕碰造成深浅不一的伤口。若未及时规范处置,可能会感染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引发的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及生锈金属表面。一旦通过伤口侵入人体,会攻击神经系统,致使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感染早期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等症状,容易被误判为感冒或疲劳。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以下典型症状:咀嚼肌痉挛导致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肌肉抽搐扭曲,形成“苦笑面容”;颈部、背部肌肉持续强直,进而出现角弓反张(即头部后仰,躯干向后弯曲如弓形)等。虽然破伤风的发病率不高,但后果严重。因此,一旦战友们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预防破伤风,关键在于受伤后的规范清创与科学接种疫苗。研究表明,创伤和组织损伤后及时和正确地清洗伤口,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若不慎受伤,应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处置: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尽可能冲掉污染物;利用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厌氧特性,及时挤出伤口处的污血,不要立即包扎,尽量让空气进入伤口;包扎前用碘伏或酒精严格消毒,切勿自行用泥土、香灰敷盖伤口,以免加重感染。

受伤后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判断。

看伤口情况。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更易在狭窄深邃的伤口中滋生。若伤口较深,如被钉子、竹签等尖锐物体扎入超过1厘米,感染风险较高,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

追溯致伤源头。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及生锈金属表面。若被生锈的铁钉、铁片等划伤,即便伤口不深,感染风险依然存在,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若在野外被树枝、荆棘刺伤,伤口易因接触污染物而受到污染,同样应考虑接种破伤风疫苗。

核对免疫记录。若此前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距离最后一针在5~10年内,可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如果是清洁、表浅的小创口,可暂不接种。若是严重污染或深部创伤,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加强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若遭遇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或发现伤口存在坏死组织,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彻底清创处理,并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

预防是对抗疾病的首道防线。建议战友们重视小伤口,并用规范专业的操作处置创伤,能有效避免破伤风的威胁。

责编:王铭俊

一审:王铭俊

二审:刘文韬

三审:刘文韬

来源:解放军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