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 黄俊力 王媛 蒋涛应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6 15:12:4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琴 黄俊力 王媛 蒋涛应
秋已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蝴蝶寨,不少游客慕名驱车而来,体验苗族民俗文化的同时,抓住玩水季的尾巴,畅享清凉。游客络绎不绝的背后,离不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赋能——X077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为中黄村带来发展的机遇。这条镶嵌在湘西群山间的“湖南省最具人气农村路”,正是吉首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缩影。
一进中黄村,穿过“重午古苗寨”门楼,苗族古建筑群跃然眼前。因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68栋清代古建筑与苗绣、鼓舞等非遗资源曾长期被人们忽视。
随着“四好农村路”项目的建设落地,路通了,游客能进来了。讲苗语、穿苗服、绣苗绣,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老习俗和朴实氛围的村寨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每到农历四月八日,中黄村的苗族儿女们身着苗服欢度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自编自演的《田里罩鱼》《打岸桶》《农家乐》等节目轮番上阵,迎龙鼓舞、接龙舞、山歌对唱,为游客们送上一场视听盛宴。
63岁的龙大姐家,百年木屋即将被改造成民俗文化交流展厅;她自己则靠着制作烧烤、油粑粑等吉首特色美食,每月能有近三千元的稳定收入。在村里,像龙大姐这样的“新职农”有50多人。
品味民俗文化之余,游客们还可以坐下来品一杯湘西黄金茶。过去,由于土地分散、销路不畅等多种原因,村民们种植黄金茶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今,路通了,销路有了,村民们开始利用零散的土地种植黄金茶。据统计,中黄村共种植约400亩黄金茶。“路修好了,外面的老板开车来我们村里收购茶叶,有时一亩茶叶产值能有一万多元。”村支书杨清吉笑着说。
寨中最高的保寨楼,木质穿斗结构,共有四层。最上面的瞭望塔,过去是抵御兵匪的指挥中心,现成了苗家姑娘的绣楼。“从2009年辞掉工作扎根湘西,我们始终在做两件事——传承苗绣,深挖苗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易华讲述了她与湘西的不解之缘。过去,苗绣是苗家儿女的装饰和记事手段,而如今,得益于公路畅通和企业入驻,村中四十余名绣娘得以在家门口就业,中黄村的传统苗绣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其苗绣产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在多个国际盛会及国家级展览中亮相。
在传承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中黄村积极拥抱文旅发展的机遇,打造集文化体验、民宿休闲、手工艺品制作、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蝴蝶寨”。为满足游客的“亲水”需求,蝴蝶寨还建设了水上浮桥、梦幻泡泡机、“轻功水上漂”等新潮的玩水项目。“既可以体验民俗风情,又可以感受一把水上乐园的乐趣,来这一趟真是值了!”来自张家界的游客覃先生感叹。
如今的中黄村身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内,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村中“黄金茶田游黄金”“苗寨民宿”“山寨自然空调”等充满神秘色彩的“中黄味道”,吸引着游客们纷至沓来。中黄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搭乘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中黄村交出了一份交通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答卷。
近年来,吉首市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完善交通路网布局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建成最美生态路182.6公里、美丽农村路99.319公里、路域环境整治示范路5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8公里。
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吉首市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现种植面积已达15.5万亩,带动全市6.5万余茶农增收,积极打造包括中黄村在内的多个乡村旅游点。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游接待游客达271.37万人次,呈现出“好山好水好热闹”的繁荣景象,真正实现了“景区通、产业兴、百姓富”。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