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6 12:15:10
文/向国生
一线天,是张家界市郊一个平常的去处,位于如雷贯耳的天门山脚下,作为风景,早已被人淡忘了。可是,一款叫“一线天”的古榨特香菜籽油,近年来,却在全国的高端餐饮界和粮油购销市场声名大振,随着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那个叫“通华粮油”的公司和其掌门人唐明亮,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热捧。
只看一下这些闪光的奖牌,你就能感到唐明亮的不易和“一线天”在市场上的分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生态好粮油生产标杆企业”、“最受消费者喜爱品牌”、“湘菜专用油”、“特色地标食材”等等。尤其是8月11日,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召开的“两山”理论20周年实践成果研讨会上,唐明亮荣获了“2025年中国生态食材品牌建设领军人物”的至高荣誉。
一块块奖牌,是一卷卷拷贝,记录着“一线天”破茧化蝶的蜕变历程;一份份荣誉,也是一座座里程碑,镌刻着唐明亮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
少年“信天游”
这注定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因为一开始就充满了传奇。
1998年5月,对于18岁的唐明亮来说,是一个命运转折的拐点。因为家庭贫困,再也缴不出第二个学年的学费,他作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他要离开依依不舍的同窗好友,离开他钟爱的艺校教室,准备辍学了。同学们舍不得这个聪明有天赋、活泼有人缘的小个子。室友们为了帮助他,6个人的衣服,5分钱一件,都包给了他。可是微薄的资助弥补不了学习生活的巨大开支,没能留住他。老师也舍不得他,这个吉他弹得稔熟的好苗子,本可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亲友们也很不解,好不容易跳出农村,可以端上铁饭碗,就这么轻易放弃了?
唐明亮回到家里,向父亲道明了原委。原本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完成学业的老父亲,在揍了儿子一顿之后,一声长叹,一个人转身进了房门。
常德安乡,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可繁重的农活,一个刚从教室里走出来的书生,就难以承受了。无奈之下,唐明亮应聘到了常德市区的明道茶楼,当上了一个月50块钱的学徒工。闲暇之时,放不下音乐爱好的唐明亮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街上逛音像商店。有一次,他从一本叫《高山流水》的磁带上,看到了一幅奇妙的山水画,那险峻雄奇的山峰、清澈如练的流水、如梦如幻的云雾,让他惊呆了。他连忙找到学吉他的张家界籍老师宋智斌问:张家界真是这个样子么?
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后,唐明亮的心动了。
唐明亮是个心动就要行动的犟性子,父亲拗不过他,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崽,在闻讯赶来的姐姐等人资助下,凑了500元盘缠,1999年9月,唐明亮启程开始了他人生的“信天游”。
唐明亮明白,张家界再美的风景,不是他过日子的资本。于是他白天去餐馆当服务员,晚上约好几个发烧友,组成一个乐队,去舞厅驻场。
日子虽苦,却也充实。关键是解决了自己的生计,还有了节余。聪明人到哪里都不会浪费自己的才智,唐明亮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悟性,晋升很快,不到一年,就升到了领班、茶艺师,工资也从每月150元,涨到了500元。
唐明亮一边起早贪黑的打工,一边帮老师开的艺术钟表店、碟行看店。
苦和累自己都能扛得过去,只是平淡和庸常让唐明亮觉得这并不是自己需要的,在又一次拜访了自己的恩师宋智斌后,他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心思,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指条明路。
宋智斌听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叹了口气,转身从书案上抽出了一本书,递给他时嘱咐了一句话:“你要多看点书。”
小城“卖油郎”
对恩师言听计从的唐明亮,尽管离开老师时是一头雾水,但他还是虔诚地打开了老师送他的《王永庆自传》。
在读到第三遍的时候,唐明亮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老师授之以渔的良苦用心,二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商界大佬王永庆竟然是从开米店起家的。
对于迷茫的探路者来说,追求成功的捷径永远只有对成功者的模仿一条路。唐明亮心一横:他能成为成功的王永庆,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成功的唐明亮?
幻想成功的唐明亮,仿佛于冬日严寒中看到了明媚的春光,心底油然滋生出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
于是,2002年8月的一天,张家界市区的西门溪小巷里,一个名叫“明诚米行”、只有10多个平方米的不起眼小粮油店,悄悄开张了。之所以取名“明诚”,唐明亮坦言,就是“唐明亮诚信经营”的寓意。
之所以悄悄开张,事实是捉襟见肘的4000元投资,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容不得有半点铺张。伙计嘛,除了他自己,只有开碟行时帮他看店的本地姑娘田玲。与古代版《卖油郎独占花魁》不一样的是,唐明亮的生意还没有开张、油尚未卖出一两,却已俘获了田家姑娘的芳心。
从那时起,这座小城里,常出现一个走街串巷送米送油的小个子身影。上门送米送油,在当时是新鲜事,也算是开了先河。也就是这份勤劳,打动了人心,让小店的客户一天天多了起来。
用心的唐明亮,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张家几月几日送的米,李家哪月哪天送的油,都记得清清楚楚。除此之外,他还有个自嘲的“职业习惯”,每到饭点,他都会到这些客户的门外窗下观察,看得见的用眼睛看,看不见的用耳朵听,他要了解这家人有几口,送的米和油几天可能吃完,什么时候需要再送。正是有了这份细心,唐明亮的客户自己都很吃惊:这个小伙子比家里人都清楚自家的米缸油壶!
尽管唐明亮的客户渐渐稳定了下来,但他自己明白这只是创业路上迈出的一小步。富有商业天赋的唐明亮把眼光盯向了耗油耗米量大的餐饮店。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 ,在当地没有人脉,他就使出自己的绝招:不仅送货上门,还亲手倒进米缸、油桶!
至今,唐明亮还记得,他的第一个大客户是当时在市区很有名的花之林茶餐厅。每次,当体重只有80多斤的唐明亮扛着100斤重的大米爬上楼时,已是气喘吁吁、浑身湿透,他还要坚持把米倒进米缸。大厨被他感动了,于是长期就用他的米和油。
唐明亮在西门溪一干就是8年。然后又转战到了南庄坪、峡洞、二家河,生意日渐变好,店子也越开越大了。
长年累月的奔波,疲惫和厌倦时常袭来。唐明亮唯一的充电方式就是学习。他一有闲暇就啃两类书,一是商业营销术,二是粮油科技知识。他还自己报班跟读“营销技巧学”。
实践的积累和学习的沉淀,唐明亮收获最大的不只是财富的增加,而是他对事业成功的准确理解。于是,他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挂了一幅醒目的条幅:“坚持必胜!”
品牌“一线天”
正是唐明亮的坚持,才使他的通华粮油获得了转机。2019年3月,唐明亮收购了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粮油品牌“一线天”,从而使他迈出了靠品牌打天下、以规模图发展的坚定步伐。
唐明亮明白,再大的品牌都是从品质做出来的,再大的市场规模如果没有品质支撑,最后都会是过眼云烟。所以,接手“一线天”后,唐明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它赋能。湘西农村的榨油给了他灵感,他把他所创立的“一线天”定位在“湘西土家古法压榨工艺”上,并响亮地提出了“专为湘菜做好油”的营销口号。
唐明亮心里清楚,粮油销售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他走乡串寨,最终选定了王家坪乡的伞家湾村,利用当地的油坊旧址,改造成了“一线天”植物油的古法压榨作坊,同时还成功申报了非遗项目。他的古法榨油以物理压榨为核心,最大程度保留了油脂的天然风味与营养,其无添加、低酸价、高活性物质的特点,承载着工艺传承与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唐明亮更加清楚,粮也好,油也罢,都是不能离开土地和农民的。于是,他又在条件较好的二家河、教字垭、王家坪等乡镇,建立了三个关联1200多户农户、3500多亩耕地的种植基地。基地和委托农户种植油菜面积近万亩。同时,斥资上千万元建成了日产达150吨的标准化食用油生产线。
唐明亮深知,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抱团取暖已然是大势所趋。他在入了党、担任了市餐饮协会供应商分会会长之后,又当选为市餐饮协会的党支部书记。有了更高更大平台的“一线天”,销售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在湖南当地是抢手货,还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都市头部餐饮品牌的座上宾,在全国25个省市50多个城市都有了落脚点。7月中旬,更是传出佳音,“一线天”远渡重洋,出口至几内亚等国家,完成了它的外贸首秀。
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唐明亮,对农民,尤其是贫困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他算了笔账:公司一年销售大米20多万公斤、菜籽油20多万公斤、茶籽油12万公斤,公司的销售额只有2000万元,而通过公司制定标准、为农户贴牌、帮助农户销售的总额就有五六千万元。有人问他,这么做生意,自己是不是亏大了?唐明亮斩钉截铁地回答:一线天就是农人的天!
其实,通常所说的一线天,往往是空间狭窄、少见天光的幽深峡谷,但是我们眼下看到的“一线天”,却是市场空间广阔、前途充满阳光的时代骄子。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它是明亮的。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