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新闻网 2025-08-16 09:13:21
8月14日上午,怀化迎丰市场的卷帘门次第拉开,新鲜的蔬菜带着露水被摆上摊位,水果摊的甜香混着熟食区的热气弥漫开来。与二十年前不同,如今的市场里,地面干净得能映出摊位的倒影,活禽区闻不到刺鼻异味,市民扫码支付的“嘀嘀”声取代了此起彼伏的现金找零声——这座陪伴怀化人走过数十载的农贸市场,正以鲜活的姿态诉说着城市变迁的故事。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环境里藏着治理密码
“以前来买菜,得穿双旧鞋。”提着环保袋挑选葡萄的市民王阿姨笑着回忆,“2009年改造前,市场过道挤得转不开身,雨天满地泥污,活禽区更是又臭又乱,买只鸡回家,鞋上能带半斤泥。”
2009年,迎丰市场迎来第一次“脱胎换骨”:550余个摊位重新规划,八大经营区划分清晰,排水系统全面升级。而2020年的活禽区提质改造,更是让“老大难”变了样——宰卖分离的玻璃隔间里,电烧水脱毛取代了煤柴明火,生物发酵技术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曾经让人绕道走的区域,如今成了“卫生示范岗”。
“现在每天早晚两次消杀,垃圾随产随清,连墙角的缝隙都擦得干干净净。”市场管理员小周指着墙上的监控屏幕,“多个摄像头盯着,摊位外溢、占道经营这些老问题,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在水产区,摊主李姐麻利地将一条鲈鱼称重、处理,报出价格后,手机“嘀”的一声,收款提示音随即响起。“十年前哪想得到,卖鱼也能不用碰现金?”她笑着晃了晃手机,“现在年轻人都扫码,连隔壁卖豆腐的张大爷,收款码都贴了三个——微信、支付宝、云闪付,一个不落。”
从“单一买卖”到“烟火温情”,变迁里藏着城市温度
上午十点,市场的休息区坐满了歇脚的老人。78岁的陈大爷正和老伙计们聊天,面前摆着刚买的新鲜桃儿。“以前市场就是买东西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有休息的地儿,跟家里似的。”
这种温情,藏在细节里:无障碍通道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市民,公示栏里每天更新着蔬菜价格和检测结果,商户们的吆喝声里少了争执,多了“您慢走”“下次再来”的客气。
临近中午,阳光透过市场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摊位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黄瓜上,也照在市民笑意盈盈的脸上。从“将就买”到“舒心逛”,迎丰市场的变迁,是怀化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它褪去了粗放的外壳,却保留了最珍贵的烟火气,在时光流转中,成为承载市民记忆与幸福的“生活地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普兵)
责编:李夏涛
一审:易鑫
二审:黄欣然
三审:肖畅
来源:怀化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