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20:53:29
王毅帆 杨兴东
近日,广州东站站内商店下架泡面引发公众热议。有人质疑车站“忽视旅客权益”,也有人认为这是车站对“维护公共环境”的考量。争议的背后,是高铁服务“管理规范”与“个体需求”的碰撞。
车站这一举动并非毫无道理。早在2025年7月,12306官网就曾提醒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车站依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对站内商品进行针对性管理,本质是为了维护多数人共享的公共环境。并且,“停止销售”不等于“禁止”,旅客仍可自行携带泡面乘车。管理措施并未禁止个人行为,只是对供给场景进行了规范。
车站餐饮早已不是非泡面不可。广州东站站内,捞面、拌面等热食持续供应,简餐、零食等即食选项丰富多样,且价格已逐步贴近大众消费水平。这些替代选择在新鲜度和便捷性上与方便面相比并不逊色,足以满足旅客的基本饮食需求。
公共服务的本质,是在多元诉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部分网友对“泡面下架”的在意情有可原,毕竟长期以来,泡面因便捷、实惠成为不少旅客的首要选择。但也应看到,高铁服务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升级。从候车环境的改善到列车准点率的提高,从餐品种类更加多样到商品价格更加亲民,每一项调整都在回应不同群体的需求。
广州东站下架泡面的尝试,并非忽视旅客权益,而是基于公共利益的一次管理探索。公共服务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百分百满意,但必须以多数人需求为主。这次探索不会是最后一次,期待未来高铁服务在“规范”与“包容”的平衡中持续升级。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彭鹤鸣
一审:彭鹤鸣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