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而书·作家写警予⑤丨芷兰映沅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5 21:26:15

文丨范美新

沅水自武陵山脉蜿蜒而来,在溆浦的峡谷间激荡出千年回响。两千三百年前,屈原披发行吟于此,将《离骚》的诗行刻进潮湿的岩壁;百年前,向警予从溆水河畔启程,把"以身许国"的誓言融入时代的洪流。当楚辞的香草与革命的星火在这片土地上交织,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血脉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溆浦的山岚总带着楚辞的韵味。少年向警予在卢峰书院诵读《离骚》时,总爱折一支芷草别在衣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在她心中种下反抗封建礼教的种子。她在作文中写道:"屈子行吟泽畔,犹怀家国;吾辈生于斯土,岂容巾帼蒙尘?"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的精神,正是楚辞文化最深刻的馈赠。

1916年,向警予回到溆浦创办女校。她亲手为学生解开裹脚布,在课堂上讲解《湘君》《湘夫人》的自由爱情,用"纫秋兰以为佩"的意象启发女孩子们追求独立人格。当老学究指责她"伤风败俗"时,她援引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诗句回应:"若为女子求学之路,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法国蒙达尼的油灯下,向警予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间隙,仍会诵读《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叩问,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在她脑海中形成奇妙共鸣。她在给蔡和森的信中写道:"屈子问天,吾辈问地——问这吃人的旧制度,何时才能崩塌?"这种将楚辞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熔铸的思维方式,成为她女性解放理论的独特底色。

怀化的晨光里,向警予的铜像永远面向东方。在她目光所及之处,当代女性正以不同的方式续写她的初心。沅陵县的杨小英,将电子元件厂建在当年向警予创办女校的旧址旁。她研发的5G射频电感打破国外垄断时,特意在产品说明书上印着"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警予校长留给我们的精神密码。"她说,"在科技攻关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上下求索的勇气。"

芷江的黄美丽,把家政服务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她创办的培训学校里,学员们边学习月嫂技能边诵读《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警予校长当年教女子自立,我们今天要让姐妹们凭手艺过上体面生活。"她的公司吸纳了8000多名农村妇女,其中30%成为月收入过万的金牌月嫂。

在溆浦思蒙国家湿地公园,护鸟员张桂香每天带着望远镜巡护。她的背包里总装着《向警予文集》和《楚辞选注》:"警予校长说'妇女要做自然的主人',我们守护好这片湿地,就是对她最好的告慰。"如今,这里栖息的中华秋沙鸭从2019年的3只增至200余只,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典范。

怀化的夜晚,向警予纪念馆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讲解员周珊每天要重复几十遍向警予就义前的场景:"她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脚镣划破的伤口在青石板上留下血痕。"这些血痕早已化作城市的精神图腾——在怀化高新区,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达45%;在麻阳冰糖橙产业园,女企业家带领乡亲们打造出年产值20亿元的富民产业;在通道转兵纪念馆,90后女讲解员用全息投影技术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

每年端午,溆浦的龙舟赛都要经过向警予故居。船头的"龙头"不再是传统的龙首,而是以向警予为原型的巾帼雕像。当鼓声震天响起,桡手们喊的号子不再是"划龙船",而是"警予精神传万代"。这种将传统民俗与红色基因融合的创新,让楚辞的韵律与革命的节拍在新时代产生奇妙共振。

站在雪峰山顶俯瞰怀化,高铁如银龙穿梭于武陵山脉,5G基站在云雾中闪烁。这片浸润着楚辞芬芳与革命热血的土地,正以"亦余心之所善兮"的执着,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从屈原的"上下求索"到向警予的"以身许国",再到当代女性的"巾帼建功",一条跨越千年的精神长河,正在沅水之畔奔涌向前。

当夜幕降临,溆水河畔的灯光次第亮起。这些温暖的光点,恰似楚辞里的星辰,又像革命年代的火把,更如新时代女性眼中的希望。它们共同照亮着一条道路——一条从《离骚》的诗行延伸而来,通向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坚定的脚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精神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这,正是我们对先贤最好的告慰,对未来最深的期许。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