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5 21:26:28
文丨曾训骐
一
我怀着崇敬,一步一步走向湖南溆浦。
走进这片红色沃土,站在向警予故居前,我的目光越过百年的沧桑,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这时,有风吹过。那风,时而轻柔,如母亲的抚摸;时而劲疾,似勇士的呐喊。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带着五溪大地的灵气,携着先秦屈原的风骨,楚辞的传统。
这是什么风啊?我仿佛听见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幽幽喟叹。溆浦这篇热土,这块三楚的旧地,自古便是忠义之地。向警予,这位从溆浦走出的女杰,是否也曾在这风中,汲取着屈原精神的滋养,从此发下救国救民的宏愿?
这是什么风啊?我的耳畔响起了时代的号角。风雨如晦,民不聊生,国家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新潮涌动,呼声震天,意气风发得令人神采飞扬。先贤文天祥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先知先觉者在这风中觉醒,向警予封中、雨中在奔走呼号。
风拂过我的脸颊,一丝凉意顿时沁入心田。我知道,这风里有向警予求学时的坚定步伐,有她投身革命时的满腔热血。溆浦的风啊,你是历史的见证者,吹过漫长的一百年,让向警予的精神在时光中愈发闪耀。
二
踏上向警予曾经走过的求学之路,我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一百年前。
那时,旧中国深陷苦难的深渊,封建礼教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而向警予,却有着冲破枷锁的勇气和决心。
站在向警予的故居前,我似乎看见她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溆浦,走向广阔的天地。从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到周南女校,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追寻着革命的真理。那求知的眼神,那勤奋的身影,仿佛还在这条路上徘徊。
站在向警予求学的母校前,我似乎看见她坚定地登上法国游轮,远渡重洋,奔赴法勤工俭学。在异国他乡,面对种种困难,她却从未动摇过信念。她与蔡和森等革命志士一起,探讨革命真理,寻求救国良方。多少个油灯下苦读的夜晚,多少次慷慨激昂的街头演讲,全都化作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沿着向警予的足迹,缓步前行,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当年的心跳。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但勇敢者不会畏惧任何困难与艰险,有梦者更不会裹足不前。向警予梦想起航的地方,一头连着故乡的期盼,一头连着国家的未来。
三
在现代革命史中,向警予是那一抹最为绚烂的色彩:她的坚韧有如傲雪的红梅,她的勇敢好比出鞘的利剑,她的柔情恰似那润泽万物的春雨。
打破传统的束缚,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让“男女平等”的呼声,响彻中华大地;创办《妇女周报》,用文字唤醒无数沉睡的女性,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走出家门,投身到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向警予,在时代的大潮中,已成为一个勇敢的弄潮儿;在革命的阵营中,已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战士!
即使在被捕以后,她也让她的敌人敬佩不已。面对威逼利诱,她始终坚守信仰,毫不退缩。她以自己果决的豪气,诠释了“巾帼英雄”这个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从此,因为信仰,她的精神化作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历经风雨洗礼,愈发熠熠生辉。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女性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她们为了自由、平等、解放而奋斗。
四
湖北武汉。汉阳。龟山西巅。我肃立向警予烈士墓前。抬眼望去,只见暮色如纱,华灯闪烁。我者思绪的大网撒向历史的天空,我的眼前幻化出向警予烈士高大的形象。
一个温柔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刻起,就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化作了革命征程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向警予啊,你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壮丽的史诗。
五月的鲜花,在墓前绽放,芬芳四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墓碑庄严矗立,唯有那上面的文字,在风中诉说着你那不朽的传奇。
五
青山不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精神不朽,传承着永恒的力量。
从溆浦出发,向警予的精神,如星星之火,燃遍了中华大地;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融入每一寸红色的土地,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激昂的旋律。
一百年前,向警予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一天地为纸,将妇女解放的伟大事业,书写成不朽的篇章。
一百年后,如今,这里的每一片树叶,都铭记着你的事迹;这里的每一滴清泉,都流淌着你的精神。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此刻,站在向警予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低头沉思,举目远眺,我读五溪大地的厚重,我读溆浦文化的深邃,我读向警予烈士的精神。
风又起了,天边的云朵在烈士墓上空徘徊。而你,向警予烈士,始终如一座巍峨的丰碑,让后世的人们,从你的故事里,读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义无反顾的执着、无私无畏的担当!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