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地四弦(组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5 16:10:45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文丨刘阳河

四弦琴

新墙河,汨罗江

捞刀河,浏阳河

大地上的龙泉,诗章中的绝句

每一横,都是一道光

军民协奏,铿锵战歌如雷霆奔涌

倭寇因而丢盔弃甲,仓皇北顾


泠泠四弦,令人想起

怒目金刚的怀里,那一件琵琶法宝

弹指间,铮铮音符如甘露洒落

人间因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新墙河

月亮粑,跟我走

走到南山打巴豆

巴豆落,换牛角

牛角尖,尖上天……


童谣在江面飘荡

是先知的预兆么

眼前明明是一条河

源起于幕阜山脉

奔涌于丘陵湖滨

古称微水,却以新墙冠名

像一条玉带护佑着家园

碧波细浪,如此的醇厚与绵长


——

在光阴的年轮里流淌

以冬的积雪孕育春梅的绽放

以秋水长天承接夏荷的幽香

催生稻禾与鱼虾

又繁盛两岸袅袅而起的炊烟与渔歌

往事越千年,丰腴之地,鱼米之乡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新墙河,一脉滋养两岸的不竭血管


天上飞机响

地上拉警报

报告王县长

准备高射炮……

童谣在烽烟中飘荡

是神谕的召唤么

当日寇的铁蹄屡屡凌虐


作为四次长沙会战之前哨

这一道清浅的湘北“母亲河”

这一泓洞庭湖水系的小小分支

却掀起了愤怒的狂澜

如此的刚烈与凛然


——

以水的呜咽叹息着民族的苦难

以墙的意志抵挡着残忍的凶悍

血与火铸就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对峙七年,阻敌于北岸达五年之久

“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志士的热血染红河道

波涛卷走敌人的尸首

新墙河,一座阻挡豺狼的不屈长城

如此的惨绝与无惧


——

硝烟散尽,牧歌又起

明净的天空倒影在湛蓝河底

寻访草鞋岭,相公岭,笔架山

凭吊王超奎,史恩华,胡春华……

英雄业已远去

道道战壕与锈蚀的弹壳被蒿草遮蔽

当年家国的劫难与一条

小河流的壮举,又怎能煙灭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这视野中的绿水青山告诉我

我所站立的地方

就是新墙河,就是中国

汨罗江

江流是清冷的

她的热闹

只积攒在五月端阳

因节庆而欢喜

因祭典而庄重

汨罗江,一条诗歌的河流

流淌在人们心上


江流是温和的

她的愤怒

只爆发于倭寇入侵

因外侮而悲怆

因血性而咆哮

汨罗江,一条抗战的河流

横亘在湖湘大地

捞刀河

这是一条蛮荒的河流

蛮荒得连名字都没有

直到关公的大刀

吱溜一声掉进水中

化作青龙溯源而去

这条河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周仓捞刀,千古美谈


这是一条宁静的河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直到日军的铁蹄踏破两岸

铁血儿郎奋起抗争

这条河才有了自己的魂魄

是为国殇,能捍大患

浏阳河

山川此域,风月无边

从罗霄之巅飘然而下

如梦又如仙

美得令人心醉

却是长沙最后一道屏障


军情有多危急

神色就有多凝重

精锐之师已布天炉之阵

铜色冲锋号与军绿的钢盔

在金黄的稻浪下时隐时现


为母则刚

一路集结万顷之波

尽量多的蜿蜒护卫城郭

尽量多的泛滥宣泄力量

人们看到

一条湘江的支流

不可侮的样子

河床之上,这一次

不是烟花,是万丈烈焰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