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中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2025-08-15 15:22:41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迅)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及三起典型案例。该院民三庭庭长舒易成介绍,怀化法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高水平环境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获《人民法院报》专题推介,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基地获评省级优秀基地。

专业化审判格局全面构建。怀化法院着力打造立体化审判模式,在沅陵县官庄镇设立沅水环境资源法庭,在洪江市托口镇设立专业法庭,环资审判呈现因地制宜、遍地开花之势。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环资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52件,其中公益诉讼案件25件。坚持“绿色办案”理念,全力推进全领域绿色审判,将保护贯穿大气、水、土壤、珍稀动植物等各领域,构建“1+N”绿色司法保护体系。芷江法院审理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彰显以案释法、引领风尚的司法力量。

多元协作共治凝聚合力。打破地域、部门壁垒,怀化中院携手贵州省黔东南州、黔南州中院签署《剑江-清水江-沅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共护一江碧水。深化“林长+警长+检察长+院长”联动机制,协同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在信息共享、生态修复上凝聚共识。构建起“司法利剑+社会共治”新局面,推动生态保护节点从“事后追责”向“风险防控”前移。司法保护令为辖区二十棵古树撑起法律“保护伞”。发出的15份环境资源司法建议采纳反馈率达100%,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创新修复机制重焕生机。怀化法院以恢复性司法为核心,建立“原位修复为主、替代修复兜底、行政参与验收”机制,推动生态修复从经济赔偿转向功能复原。累计判决生态环境破环责任人复绿47.4亩,补植树苗2780株,放流鱼苗价值近11.8万元,承担修复费用13万余元,基本实现“一案一修复”。依托湖南洪江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基地等平台,倾力打造青少年环保法治研学营地,融合审判、修复、教育、治理等功能,以沉浸式体验播撒绿色法治种子。

“怀化法院将持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化协作共治,创新修复方式,为守护五溪大地的绿水青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司法保障。”舒易成表示。法徽闪耀处,绿意正盎然,怀化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之路正越走越坚实。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杜巧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