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丨一针一线皆故事:走进花瑶挑花文创店,解锁非遗新表达

李盼盼 陈佳彤 王伟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21:36:33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青衿传薪”三下乡实践队深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亲云街,探访当地花瑶挑花主题文创店。琳琅满目的挑花文创产品,为队员们打开了一扇窗,得以直观感受这项古老非遗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的魅力。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实践团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前往亲云街。亲云街上一家有关花瑶挑花的文创店格外引人注目。店铺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挑花工艺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由当地阿婆手工制作的挑花系列产品。步入文创店,挑花元素与现代生活用品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双肩包上的挑花纹样兼具时尚感与文化底蕴,耳环、戒指等饰品让传统美学成为穿搭亮点,摆件与汽车挂件则将技艺延伸至家居与出行场景。店内既有老一辈手作的围裙、头巾,承载着岁月与匠心;也有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小巧挂件,以新颖造型赢得青睐。这些产品在保留经典图案的同时,通过生活化设计,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图为文创店产品

面对传承人老龄化的困境,这家文创店以“活化传承”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梳理挑花技艺的纹样体系与针法逻辑,将这项古老手艺转化为大众触手可及的文创产品。这种创新打破了传统技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播壁垒,让更多人通过日常用品接触并了解挑花文化。文创店将挑花技艺转化为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既解决了传统技艺的传播难题,又为其赋予了经济价值,成为连接非遗与市场的重要载体,为挑花技艺的可持续传承开辟了新道路。

离开文创店时,队员们反复摩挲着挑花书签上细腻的纹路。这些红线穿梭出的不仅是图案,更是一个民族对美的千年执着。此次探访让实践队意识到:非遗的活力,来自于守正与创新的碰撞。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深受启发。团队成员感慨:“非遗传承不止于‘留住’,更在于‘融入’,要让老手艺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大家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可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助力挑花技艺对接市场需求。未来,团队期待以所学知识为笔,为这一传统技艺的“新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队员们与村委会深入探讨挑花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真切触摸到了花瑶挑花的温度,更深刻理解了非遗“活态传承”的真谛——不是将传统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让它走进书包、饰品、家居之间,在日常使用中延续生命力。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更多传统技艺将找到与时代接轨的密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持久光彩。

编辑:王不然

责编:成俊峰

一审:蒋诗雨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