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河 吴健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20:28: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吴健笔
8月14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千工坪镇岩板井村猕猴桃立体栽培项目基地,满眼绿意。一排排倒“圭”字型架两端,铁丝如“五线谱”般垂直分布,翠绿的藤蔓分层攀附,在立体空间舒展。
湖南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柏君和妻子张秀霞,在田间一边交谈,一边查看猕猴桃长势。
鲜为人知的是,这片200亩的猕猴桃基地,是夫妻二人攻克猕猴桃溃疡病的核心试验田。
猕猴桃溃疡病被称为“猕猴桃癌症”。十几年前,还在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今长沙百果园农庄)工作的邓柏君,回乡探亲。看到凤凰县猕猴桃溃疡病暴发的情景:“家乡种植猕猴桃的几个朋友及一些认识的农户,几十亩的果园说毁就毁,血本无归。”
邓柏君父亲是地道果农。1982年出生的他自小热爱农业,8岁就会嫁接,高考那年如愿考入湖南农业大学。他深知:很多老百姓就是守着田土过日子,种地从来不是泥土里刨食那么简单,而是和天较劲、与地角力,在汗珠里淘金的苦差事。他想为家乡水果产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猕猴桃溃疡病真的没办法防治吗?”回到长沙后,这个问题,在邓柏君的脑海挥之不去。
回乡“种地”的想法遭到亲人反对。但妻子张秀霞深知丈夫的志向与梦想,她放弃高薪工作陪他返乡,拿出积蓄,支持他创业。
2015年,夫妻俩在千工坪镇成立凤凰县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攻克猕猴桃溃疡病并非一朝一夕,邓柏君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凭着专业积淀和实践淬炼,2021年开始对防控猕猴桃溃疡病进行试验和研究;并成立湖南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果农探索猕猴桃栽培新技术、新模式。
几年来,夫妻俩“泡”在基地,运动鞋穿烂好几双,皮肤黑了几个度。他们争分夺秒开展良种引进、筛选、改良、繁育,示范推广适合本地区生长环境和畅销的新品种,再通过果农与合作社分散种植。
最终,邓柏君探索出一套“品种选育+立体栽培+物理防控”的栽培模式,克服猕猴桃溃疡病通过雨水、风力、授粉等因素传播的问题,把发病率控制在10%。
通过优选品种提高抗病性,立体栽培3米宽的行道透光透风降低空气湿度,开展智能化水肥浇灌。“传统的‘满天星’式打药,往往不均匀;人工授粉,存在重复授粉问题。”张秀霞说,“运用无人机割草、打药、授粉,由下至上。”
田土间,尽是高科技。风速、土壤温度传感器,病虫害预警系统等,在手机上可以实时监测。邓柏君带领公司打造猕猴桃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取得猕猴桃立体栽培与节水旱稻套种高产栽培新模式等多项科研成果。
2023年,夫妻俩着手进行栽培技术专利申请、新品种认证申请,马不停蹄。
“一些好的品种,需要经过试验,通过我们筛选、改良后,再让老百姓去种,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试种风险。”他愿意将科技的成果,倾注在家乡的土地,“我们把这种防控体系的成本降到每亩4000元,更便于向老百姓推广、种植,预计一亩最低产1500公斤。”
2024年,凤凰县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点证书。
如今,该公司已创建100亩苗木繁育基地、300亩桃李示范园、500亩热恋橙示范基地和千亩猕猴桃标准化高效种植基地。为凤凰县12个村及周边县市提供优质苗木300余万株,栽种面积3万多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千人。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