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那些事儿丨破冰电工李友能护电30载:看到灯亮着,心里就踏实

  三湘都市报   2025-08-14 18:51:1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通讯员 汪子悦

“现在肯定不会出现当年的困境了。我们的电网装备日新月异,让人心里有底。”8月14日,岳阳电力工人李友能说起17年前鏖战冰灾的事,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08年1月12日,一场50年不遇的罕见冰灾肆虐三湘大地,交通拥堵、水电中断、旅客受困。2月,182名岳阳电力线路工人前仆后继、日夜不休抢修线路。在抢修一线,李友能托《三湘都市报》给家里带句话:“我们人很多,安全没问题,只是担心你们……”

2008年2月19日,三湘都市报报道《万余壮士点亮冰封“孤城”》版面。

冰封孤城,徒步破冰保供电

2008年1月26日,郴州城区停电,绝大多数居民区停水,人们顶着寒风在消防龙头前排长队;加油站、银行、商场几乎全部停摆……在冰雪围困中,郴州成了一座与国家电网“失去联系”的电力孤城。

而与郴州相距四百多公里的岳阳也在经受冰雪的考验,除了自身供电,他们还得担负向长沙等城市输电的重任。2月3日晚,岳阳电业局线路管理所接到紧急支援命令,首批56名突击队员顶风冒雪,驰援郴州。在工人们的抢修下,2月6日下午5时23分,城下线与国家电网再度取得“联系”,万家灯火在郴州城区被点亮。

正月初四,岳阳方面决定再派126名突击队员增援。李友能就在这支队伍里。1995年从部队转业进入电网的他,此刻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

“出门一身是干的,回来从里到外全湿透。”那片潮湿让李友能至今难忘,不穿雨衣,漫天冰雪直往身上扑;穿上雨衣,又闷得热气蒸腾,汗水浸透衣裳。为了抢时间,李友能和同事们常常凌晨四点多摸黑起床,干到深夜十点才能吃上晚饭。

“送饭车有时候被积雪卡在半路,吃不上饭,我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后来,工人们摸索出了办法:早饭拼命塞到喉咙口,再塞几个煮鸡蛋在怀里,干活时鸡蛋常被挤碎,“但还能充饥。”李友能说。

在郴州的山岭间,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冰坡陡滑,摔跤磕碰是常事;攀登覆冰的铁塔,稍不注意就有滑落的风险。正月十五元宵节,李友能和战友们是在郴州过的。在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采访时,他托《三湘都市报》给家里人捎了句话:“老婆、儿子,我很想念你们,十五不能陪你们过,回家之后肯定会补偿你们,我们人很多不孤单,安全没问题……”

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郴州城区的主要的主干线基本恢复了送电。“为了大家用上电,湖南铁军就该冲上去。”李友能很坚定。

技术日新月异,责任担当始终如一

17年过去,李友能始终扎根一线,亲眼看着电网装备“鸟枪换炮”。

他见过除冰机器人5分钟除冰两百米,边行进边扫描冰的种类、冰层厚度,通过机器人除冰锤、除冰刀片协同运作,高效实现各种不同类型覆冰的除冰工作;也见过大型无人机翻山越岭,把抢修急需的物资精准投到工友手中……

“这些变化,实实在在。”李友能的语气里透着踏实,“都说中国速度厉害,在我们电网,这种发展、这种服务用户的精神,确实让人心里有底,挺骄傲的。”

近几年,李友能的“战场”变了,从高压输电网转到了更贴近用户家门的配电前沿——10千伏线路,专攻“配网不停电作业”。

李友能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简单说,就像修水管。”他打了个比方,“要检修你家这条水管,我们不会直接给你停水。会先找一根临时水管给你接着用,等修好了这条,再接回去。”

李友能笑着说,无论是在长沙还是岳阳,市民们确实很少再经历长时间的停电了,“即使线路突发故障,抢修也常常在用户还没察觉时就悄悄完成了。”

技术日新月异,但那份责任与担当,李友能和工友们一点没变。

去年夏天,华容县团洲垸汛情紧急,李友能接到任务立刻出发。“先在平江待命,后来又转战团洲垸干了几天,有时凌晨还在抢着接电源。”他轻描淡写,“我们干的就是这一行,先保障供电,再及时抢修。”

三十年风吹日晒,守护万家灯火

今年夏天,湖南接连遭遇高温晴热天气,用电负荷快速攀升,一场迎峰度夏“保电战”再次打响。

高温炙烤下,汗水顺着李友能的安全帽带往下淌,他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圈圈白色的盐渍。为了避开最毒的日头,也为了安全,他和工友们常常天不亮就出发,清晨5点已在现场开始忙碌。

“热天是常态,但能快点完成检修,值得。”李友能说。

如今,李友能已经护电30年。每天风吹日晒,他爬过无数电杆铁塔,李友能的脸上刻着风霜,却总习惯性地带着笑。提起过去的苦,他也乐呵呵地。

“别人花钱去健身房出汗,我干活出汗还能领工资奖金呢。”他笑着打趣,支撑这份乐观的,是朴实的情感和责任。

频繁的外出抢修,也让他对家人充满愧疚。“总在外面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李友能声音有些低沉。

但这日复一日的奔忙,无声地影响着家人。儿子18岁生日时,悄悄跑去献了血,直到献血证被妻子发现。“这小子,比我觉悟高!”他的声音又爽朗了起来。

“累是累点,可看到灯亮着,心里就踏实。”李友能认真地说,“电网连着千家万户,服务也通到了‘最后一米’,这份担子,我们得扛好。”

30载岁月,就缠绕在这一根根银线和铁塔上。从冰封的崇山峻岭,到此刻烈日灼烧的抢修点,李友能和他的战友们,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着电流的脉动。电流无声,灯火万家,便是岁月赋予他和战友们最温暖的勋章。

责编:罗艾敏

一审:罗艾敏

二审:丁鹏志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