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视频 | “胆”识过人 “石”刻警惕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15:20:56

胆囊结石,俗称胆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它们主要由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胆红素钙盐)或两者混合组成。胆汁由肝脏产生并储存在胆囊中,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

一、临床症状

胆囊结石的症状差异较大,约50%70%的患者可长期无症状(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症状者多因结石刺激胆囊壁或阻塞胆囊管引发,典型表现包括:

1.胆绞痛:最常见症状,多在进食油腻食物、饱餐或夜间发作(结石易嵌顿胆囊管),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常伴恶心、呕吐;

2.消化道症状1)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打嗝)、恶心、呕吐。(2)对油腻食物不耐受(厌恶油腻、吃油后易诱发不适)。

3.并发症相关症状(当结石引起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时)

1)慢性胆囊炎:若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尤其进食后明显;

2)急性并发症:若结石嵌顿持续,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腹痛加剧、发热、寒战),少数情况结石掉入胆管可引发胆管梗阻、黄疸(皮肤/巩膜发黄)、胆管炎,甚至胰腺炎。

二、高发人群

临床常用“4F”概括高发人群特征,同时包括其他相关人群:

1.Female(女性):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3倍,尤其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胆汁排空能力);

2.Forty(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积风险增加,发病率升高;

3.Fat(肥胖):肥胖者体内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4.Fertile(多次生育):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饮食增加)、活动减少,均可能诱发结石;

5.其他: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不吃早餐)、高胆固醇饮食、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也属于高发人群。

、治疗措施

胆囊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推荐实施胆囊切除术,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是否应行手术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由于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无论患者有无症状,均有手术指征。

、预防方法

结合危险因素,预防核心是“调节胆汁代谢、减少胆汁淤积”:

1.规律饮食,尤其吃好早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夜间空腹812小时后,早餐可刺激胆囊收缩排空胆汁,减少淤积);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胆固醇(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粗粮)、优质蛋白(如鱼、蛋、豆类);

3.控制体重,避免快速减重: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减重速度建议每月不超过1.5-2kg;

4.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定期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胆囊收缩;

5.谨慎用药: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需咨询医生,评估结石风险;

6.高危人群定期筛查:40岁以上女性、肥胖者、有家族史者,建议每12年做胆囊超声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来源:湘西州人民医院)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