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姗玲:琴键上的育人之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15:15: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4日讯(通讯员 申学峰)在隆回九中那间洒满阳光的音乐教室里,斑驳的琴键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见证着欧阳姗玲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对她而言,钢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一方育人的热土。每一次指尖的起落,是音符的流淌,是心与心的对话,是生命的拔节成长。

乐以启智,激发发展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一些鲜明的表象,它是培养理智与创造力无与伦比的手段。”欧阳姗玲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她说孩子们不能个个成为音乐家,但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用音乐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

上欣赏名曲《蓝色多瑙河》课时,她会端来装满清水的玻璃碗。“看水面的波纹,”她踩着踏板示范分解和弦,“这就是音符的排列规律。”后排总走神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像数学题里的排列组合?”她眼睛一亮,当即用琴键弹出三组和弦,让学生找出重复的音程。那节课后,男生的数学笔记本里多了页画着音符的草稿。

她的课堂摒弃枯燥灌输,让抽象的音符化为可触可感的跃动。一首简单的童谣,她能设计成节奏游戏,训练专注力与合作精神;欣赏交响乐,她鼓励孩子用画笔描绘听感,激发想象力;组建班级小乐队,让孩子在协作中体会“和而不同”的集体智慧。音乐,真正成为她启迪孩子思维、感受文化魅力的大道。

乐以润心,引领拔节成长

“国歌每个音符都该站着唱。”欧阳姗玲按下黑键时总是特别用力,琴槌撞击钢弦的震颤能传到教室后排。她教孩子数乐谱上的三连音:“这是冲锋号响前的蓄力。”

高中音乐第一课,她教唱国歌。“乐以载道,音乐是培养情感、传承文化、塑造品格的好载体。”她忠实地践行着,倾力打造音乐思政课。她的音乐课是技巧的传承、更是“道”的潜移默化,润“心”细无声。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教室里,白键是春溪,黑键是山石,她每一次指尖的起落,琴声、歌声是溪流漫过卵石的清响,氤氲在师生心房。正如孩子们所说:“在您的课中,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清新与沉挚,它藏在音符里,落在指尖上,住进心里头。”音符在她手中,化作传递文化基因的密码。

她的课堂,始于指尖下的旋律,达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当一个孩子局促地站起来,声音小放不开时,她停下伴奏,没有责备,只有温和的注视、鼓励的话语:“别害怕,你的声音就是林间清风,看你让它扬得多高多远。”这份理解与包容,瞬间融化了不安,点燃了探索的勇气。她深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恐惧,建立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敢于在琴键上、在歌声中,勇敢地表达独一无二的自我。

乐以兴校,丰富校园内涵

去年12月份的隆回九中艺术节文艺汇演上,阳光再次为欧阳姗玲和她的钢琴镀上温暖的金边。伴随悠扬的钢琴声,她班上的孩子合唱《茉莉花》,领唱正是当年局促放不开的那个女孩,如今裙摆随旋律扬起,像朵盛开的白茉莉。

作为音乐教师,她全力支持、深度参与校园年度文化艺术节,从策划到训练、从服装到化妆、从彩排到演出。那段时间,她的身上常备着润喉糖,沙哑的嗓音是倾情指导的印记;琴房常常灯火通明,那是她在为进度稍慢的学生一遍遍耐心示范,指关节在反复练习中留下的印记,无声诉说着她的坚持:她不停地转轴,只为不辜负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期待,助力学校深化艺体特色建设。

这份深沉的关爱与责任,如春雨般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成长。多年来,她的学生在各级省市竞赛中频频获奖,为各大高校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她也因此获评高中音乐骨干教师、艺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一位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发给她的微信中倾诉道:“老师,当年您教会我的那首《卡农》,早已不仅是熟悉的旋律。每当生活遇到低谷,指尖触碰琴键,您的教诲就在耳边回响:‘音符有起落,人生亦如此,但下一个乐句,终会迎来明亮。’”

情系琴键,爱育未来。在未来的教育路上,她将以琴键为犁、以音符为种、以仁爱为雨露,助力孩子找到并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责编:戴鹏

一审:戴鹏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