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8-14 11:33:31
周末整理儿子衣柜,一个印着“平安喜乐”的红色笔记本滑落。掀开扉页,2023年医师节医院领导的嘱托赫然在目:“用你的笔,让白大褂下的万丈光芒照亮人间。”
箱底那件微微泛黄的白大褂被我抖开穿上,手探进口袋——那支刻着“汝城县中医医院”的红色签字笔,墨已耗尽,唯余空壳。
两年光阴,一本写尽的笔记,一件重披的旧袍,在2025年医师节前夕,撞得我心头生疼。
锦旗昭仁术,妙手护新生
扉页第一句写的是“谢谢,真的太谢谢了”。2023年8月24日,产妇何某家属将锦旗捧进妇产科。孕39周+的何女士身为瘢痕子宫二胎妈妈,手术风险极高。多学科团队精密协作,8月14日,3300克新生儿平安降世。“六年前一胎也是你们接生!”何女士拉着主治医师黄胜英哽咽。护士长袁慧娟团队暖心照料助其速愈。锦旗上“情暖人间”四字,正是这场跨越六年的生命守护最炽热的注脚。
寒冬施岐黄,汤药化冰霜
笔尖停在2023年深冬。“真没想到,只用中药就治好了!”21岁钟女士支原体肺炎咳难眠,内三科廖应福医师辨证施治,一剂“小青龙汤加减”当夜缓解。16岁王同学高烧40℃,“小柴胡汤合葛根汤”三日退热复课。
儿科诊室,护士长朱春桃正为患儿贴敷穴位:“汤药难入口,就用外治促排痰。”我文中写道:“‘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既避抗生素滥用,又速效守护群众健康。”
朱笔绘清风,白衣守玉壶
2024年3月15日那页,被我的红笔重重圈注。骨伤二科病房,护士长何秋秀正将400元红包塞回张阿姨手中。三天前,科室刚为其母成功完成胸椎手术。“您康复的笑脸,就是最好的锦旗。”
她转身——医生办公室墙面整齐悬挂20多面锦旗。两年间,医院拒收红包4540元,签下1.88万份清廉协议。那一抹恪守的洁白,比任何奖章都耀眼。
山乡履阡陌,仁心种春风
“诶唷……”声刺破午后宁静,淇岭村聋哑大叔拄棍踉跄。2024年5月7日,驻村队员曾继东闻痛奔出,见其脚踝肿胀如馒。绿色通道火速开启,自费检查排除骨折,又购喷雾赠药——掌心那瓶伤药,是他开给田野最温柔的处方。
更将残联政策“种”进家门:新残疾证换来16416元年补贴。村支书感慨:“他们用脚丈量土地,早把心扎进泥土里。”这剂名为“驻守”的良方,治伤更愈心。
银针走乡野,薪火传杏林
墨迹随脚步奔向2024年6月山乡。大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内,朱奶奶惊喜活动肩膀:“王医师神了!你针一下,能抬手梳头了!”针灸推拿康复科王方智医师擦汗,转身便将技法手把手传授卫生院何医生。
三月间,三百多名饱受颈肩腰腿痛困扰的村民,在家门口解除病痛。你针闪动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传帮带”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跪地授生机,艾香暖寒冬
最后几页,笔迹犹带2024年12月暖意。“志愿者如冬日暖阳!”城南小区居民赞叹声中,医院党委联合多支部开展“守护健康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护理部主任朱文春跪在石板地上教授心肺复苏,寒气渗膝。
义诊现场艾香萦绕,针灸拔罐展中医魅力。党员先锋队发放2000余元药品,居民某阿姨紧握香囊:“这暖意,融到心里了。”当党徽与艾香交织,便是“半条被子”精神在新时代最温暖的续篇。
笔记本合拢时,窗外蝉鸣正盛。重披的白大褂依旧挺括,唯笔记本磨出毛边。一张去年医师节表扬大会照片滑落——张张笑脸在奖牌后粲然绽放。
指腹轻抚空笔壳刻痕,豁然开朗:这笔虽已无墨,却早已将象征生命与热忱的朱红,深深渗进字里行间;这衫虽已泛黄,依旧包裹着那份从未冷却的、滚烫的赤子之心。
在“弃医从文”的第九个年头,我终于彻悟那支红笔与白袍交付的使命——以笔为桥,以文载道,让我得以用另一种方式,永远坚定地站在生命守护者的行列之中,让那被白大褂遮住的万丈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房。
汝城县中医院 朱孝勇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