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忠 颜焱娜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11:07:3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家忠 颜焱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下辖七县一市一高新区共115个乡镇(街道)。这里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发,安全生产长期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湘西州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持续强化应急基础建设、健全机制体系、建强骨干队伍,逐步织密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护网”。
把准“指挥棒”:健全权责清晰的应急指挥体系
“要加快构建权责清晰、响应及时、运转有序的制度体系。”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在2024年州安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话掷地有声。
2024年,州委、州政府印发议事协调机构调整通知,成立由州长任主任、副州长任副主任的州应急和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交通运输安全等13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制定《工作规则》《工作制度》,明确牵头单位和职责分工,构建起“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尤其注重将基层应急融入基层治理,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让应急管理的“根基”更加牢固。
练活“基本功”:完善实用管用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必须‘实用管用好用’,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基于这一理念,湘西州扎实推进应急预案动态优化。2024年10月,参照应急管理部编制指南,按清单式、卡片式标准完成州、县、乡三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及行业部门预案修订,依法依规完成审批、备案和公布。2025年3月,又根据国家、省最新要求,对州、县两级预案及部门预案再次修订完善,并同步制定演练计划。
按照目标,2025年12月底前将实现115个乡镇(街道)、1789个村(社区)简易化总体应急预案全覆盖。同时严格落实演练要求:州级每年至少2次综合性演练,县市至少1次,生产经营单位至少1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每半年1次),有隐患点的村(社区)至少1次群众疏散演练。今年以来,全州已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40场次,让“纸上预案”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
建强“主力军”:打造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队伍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队伍是核心保障。湘西州将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投入11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县市、乡镇建设,2024年专列1000万元应急处置经费,争取1771万元国债资金实施防灾预警项目,为115个乡镇配备应急指挥终端,投入365万元建成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应急指挥平台。
在队伍建设上,乡镇(街道)成立不少于3人的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为平安和应急站配备4-5名专职救援人员,整合干部、民警、医务人员等组建30至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以村组干部、党员为骨干组建10至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宣传、预警、灾情报告等工作。通过常态化培训轮训、每年举办乡镇应急能力比武和全州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升队伍实战能力,确保灾害事故发生时“就近处早、处小”。
备足“粮草库”:构建高效畅通的物资保障网络
“物资储备是应急救援的‘生命线’,必须储得足、调得出、用得上。”湘西州严格按标准核定各级物资储备量,防汛物资按省级定额核算,森林防灭火物资按“县市200人、乡镇50人、村20人”队伍标准配备,救灾救助物资明确州、县、乡三级储备目录和规模。
州财政投入1000万元,采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综合仓库+专项仓库”模式,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仓库集中储备。建立全州应急物资统一调拨平台,形成跨部门、跨区域、军地联动的调拨机制,让物资保障“不掉链子”。
筑牢“防护墙”:提升科技赋能的物防技防水平
科技是应急能力的“加速器”。湘西州整合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10余个部门监测监控资源,接入州、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依托“五级联动”项目为乡镇(街道)和重点村(社区)配备应急指挥终端,实现信息共享“横向到边”、调度预警“纵向到底”。推动“电力+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落实“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政策,加强农村公路防护网、病险水库治理等工程建设。争取国债支持配备卫星电话、移动发电机等装备,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储备1台挖掘机,确保“三断”情况下通信和救援不中断。在凤凰古城、十八洞等重点区域配备小型消防车,推进消防栓建设,为古村落筑牢“防火墙”。
从健全机制到建强队伍,从物资储备到科技赋能,湘西州以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夯实基层应急能力,让“第一道防线”更加坚固,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