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08:25: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陈丽虹 易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爆发。
1938年11月11日,日寇侵占岳阳城。
1943年3月10日,日寇占领华容县城,在县城、墨山、南山等地设立军事据点,至日军战败,共杀害华容民众14056人。
1943年夏秋之交,中共湘鄂边特委与鄂豫边党委接上组织关系,决定派遣新四军挺进江南,开辟桃花山抗日根据地。桃花山横亘于华容县东北部,群峰耸立,古木参天,山回路转,便于迂回作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3年9月至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边界创建桃花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亦称石(首)公(安)华(容)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位于华容与湖北石首边界,东濒洞庭湖,西临虎渡河,南起南县,北抵湖北江陵,纵横各100多公里。
桃花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如同一把利剑插进敌人心脏,使日伪军深感不安。日寇对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主动出击,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保卫和扩大了根据地。
夜袭墨山铺
日寇占领墨山铺后,实行“三光”政策,将四乡八村的食盐、粮食抢劫一空,妄图困死饿死根据地军民。1944年1月23日深夜,江南挺进支队队长杨震东率领两个连的兵力,冒着大雪直奔墨山铺。
部队分成三路,杨震东亲率一支队伍直奔装满日军抢劫物资的洋行。新四军战士用老虎钳剪断第一道铁丝网,用树干压下第二道铁丝网,随后刺死哨兵,撞开洋行大门,屋内鬼子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消灭。与此同时,另外两路也包围了日伪军队部和碉堡,将敌人歼灭。
天亮时分,挺进支队和群众安全转移到九佛岗。此役缴获长短枪20余支,子弹3000余发及大批物资,新四军战士把食盐和布匹分给乡亲,当地私塾先生写下“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的春联。
退敌杀猪港
夜袭墨山铺后,日军队长暴跳如雷,于1944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亲率300多名日伪军向桃花山杀来。而中共襄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吴云鹏与新四军五师四十五团副团长杨洪先,率领一个营的兵力正巧来到桃花山,在杀猪港与日军遭遇。
战斗开始时,日寇凭借精良装备和有利地形,让新四军处于被动地位。新四军随即采取声东击西战术,杨洪先率主力向砖桥方向边打边撤,吸引日军追赶,杨震东则率挺进支队向县城方向疾进,准备发动佯攻。日寇害怕县城老窝被端,急忙回援,待其疲惫不堪赶到县城时,杨震东已率部撤回根据地,日寇的新年“扫荡”阴谋被粉碎。
歼敌柿树岭
汉奸张世杰是日伪保安大队长,经常带领保安大队下乡骚扰。1944年5月的一天,他带领两个中队200多名伪军,从广兴洲出发,前往岳阳华容边境扫荡,一路上烧杀抢掠。
新四军挺进支队一连战士获知消息后,在岳华交界之地柿树岭设下埋伏。太阳偏西,伪军“满载”而归,走到柿树岭时,张世杰从酒醉中惊醒,察觉到可能有埋伏。但此时枪声已响,新四军从大道两旁的树林里开火,随后发起冲锋。伪军吓得四处逃窜,有的跪地求饶,有的举手投降。
柿树岭周围的老百姓也赶来参战,协助捉拿散兵。不到一个时辰,战斗结束,共打死伪军10余人,俘敌40余人,缴枪50多支,此后张世杰再也不敢到桃花山区骚扰。
激战佛寺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侵占华容的日寇仍垂死挣扎,从县城调集日伪军180多人,妄图向桃花山根据地中心地带三郎堰发动最后一次“扫荡”。支队长郑怀远得知情报后,率领5个连的兵力,于当日拂晓埋伏在佛寺坳附近山坡两侧。
上午9时许,100多名伪军在前,70余名日寇在后,进入伏击地段后,支队发起猛攻,日寇迅速回头逃窜,又被支队截击,战斗持续至中午。战斗中,支队参谋长郭宗保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共产党员、排长万作仕赤膊带手榴弹冲锋,全排战至仅剩副班长吴本忠和3名战士,万作仕等人全部壮烈牺牲。
此役,支队打死日寇50人、伤10多人,日寇仅剩12人,打死打伤伪军30余人,缴枪50余支、子弹5000余发和一批其他军用物资,自身牺牲21人,负伤19人。第二天,日寇派人收尸后,割下日寇的头颅,与援军会合,向华容方向狼狈逃去。
1945年9月,石公华县根据地军民500多人在斋公桥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湖南人民革命史》有这样一段评语: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存在的时间虽短,所辖的范围虽小,但在湖南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建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湘西北,为争取湖南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责编:吴天琦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岳阳日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