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伟雄:扎根乡土,做点亮心灵的思政引路人

  科教新报   2025-08-13 17:52:08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高双艳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操场上。他站在教学楼前,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地走进教室,这名已在思政教育一线深耕近30年的乡村教师,眼中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他就是来自慈利县二坊坪镇景龙桥中学的农村思政教师向伟雄,他始终秉持着“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的信念,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真挚的育人情怀,为农村孩子们的心灵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以“五心”铸魂,让思政课有温度

今年8月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向伟雄的“五心课堂”直播吸引了数千名同行。直播中,他熟练操作希沃白板,讲述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辅助课堂教学。“当教学方法滞后于时代,当城乡资源鸿沟阻碍学生视野,思政课的温度与深度便难以真正抵达心灵。”向伟雄对传统课堂的痛点有着深刻的体会。为此,他提出以“有心、入心、动心、贴心、真心”为价值航标的“五心”课堂理念,让思政教学扎根生活、滋养素养。

在他的课堂上,数字技术成为传递温度的桥梁。微课与智慧平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有心”起点,让知识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希沃知识胶囊录制的精巧微课,帮助学生“入心”突破重点难点;希沃白板与VR技术构建的沉浸场景,在“议学”中点燃思辨火花,让思政课“动心”;智能出题工具实现个性化“拓学”,让练习真正“贴心”;线上辩论场则将“践学”延伸至广阔天地,在真实交锋中锤炼学生的“真心”信念。

2022年,在张家界市道德与法治教学竞赛中,他的《守护生命》一课荣获一等奖。课上,他运用VR技术带学生“走进”救灾现场,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随后组织学生开展“生命价值”线上辩论,使“守护生命”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课,我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以“五学”筑基,让教学有深度

“思政课不能是冰冷的理论灌输,要像山间的清泉,流进学生心里。”向伟雄深知,乡村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温度的教育。作为杨尚上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他依托“三点五学”模式(以教师、学生、媒介为支撑点,涵盖自学、展学、议学、拓学、践学五环节),将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素养。

在自学环节,他会提前在智慧平台上传相关学习资料或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展学环节,他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时政播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们通过制作PPT、表演情景剧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议学环节,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网络利弊”的议学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不仅锻炼了思辨能力,还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观。拓学环节,他利用智能出题工具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践学环节,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六届张家界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更学会了用艺术形式表达思想,真切感受到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中《森林与女孩》作品聚焦生态保护,通过电脑绘画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获得市级二等奖。

“自学时敢探索,展学时敢表达,议学时敢思辨,拓学时敢突破,践学时敢担当”——这是向伟雄为在 “三点五学” 模式定下的育人目标。在他看来,乡村孩子的潜力,需要被 “激活” 而非 “填满”。正是这份温度的具象化——以“有心”设计教学起点,用“入心”突破知识难点,靠“动心”点燃思辨火花,凭“贴心”实现个性发展,用“真心”锤炼信念根基。

以“五育”为壤,让育人有维度

“思政教育不只是教道德与法治,更是育完整的人。”向伟雄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于教学细节,让乡村孩子在乡土间实现全面成长。

他带着学生重走当地红色足迹,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让“家国情怀”从课本走向实践;他把物理实验与“科学精神”结合,指导学生朱美慧在2019年湖南省青少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获省三等奖;他把“团队协作”融入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汗水中体会“集体力量”;他教学生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在《共圆中国梦》视频课中剪辑家乡变迁画面,该课获市级二等奖;他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种植、社区清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不少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原来劳动不仅能创造价值,还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

这种全方位的培育,让学生们悄然改变:曾经厌学的孩子成了“环保小卫士”,内向的孩子在演讲比赛中绽放光芒。“教育就像种庄稼,要让每颗种子都有适合的土壤。”他说。

以“五传”聚力,让教育有广度

“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能带动一群人发光,才是教育的力量。”作为张家界市“双名工程”骨干教师、杨尚上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向伟雄始终践行“传理念、传方法、传经验、传资源、传精神”的“五传”担当。

他带领青年教师参与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先后获得过一二等奖。他多次在省市级培训中分享“心意思政”理念,2023年11月在湖南省“国培计划”市县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中,授课《心意思政: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获一致好评,让更多教师理解“技术服务育人初心”的内涵。传授方法时,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三点五学”模式实操技巧,指导青年教师高某和柳某先后获得过市一等奖。

他将多年的教学心得凝结成多篇论文,《反有体验,思有收获》《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等获市级一等奖,为同行提供借鉴。他参与编写的中考系列参考书,成为多地师生的实用教材。他扎根乡村的坚守感染着身边人,收获了“市教研先进个人”“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但最珍视的,是学生毕业时说的那句:“向老师,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今年6月,在初三毕业班最后一节思政课上,孩子们读完自创的《致2035年的自己》,字里行间满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与“争做时代新人”的豪情。他们把手里的小诗折成纸飞机,从三楼窗口放飞。纸飞机掠过校园樟树梢头,阳光穿过机翼,像给每一只翅膀镀了金边——那是信仰的光芒,是理想的色彩。

向伟雄站在窗前,望着纸飞机承载着少年的憧憬飞向远方,恍惚间回到了自己初上讲台的那个早晨。那时,他只有一本卷边的思政教材和一盒粉笔,却怀揣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滚烫初心;如今,他的课堂里,希沃白板播放着红色故事,VR设备带学生“穿越”到革命现场,线上辩论场回荡着对“中国梦”的热烈探讨,而眼前这群会写诗、有理想的孩子,正用青春朝气诠释着思政课的育人成果。

他将这段场景郑重写进省级课题《乡村寄宿制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结题报告:“我们不是在培养诗人,而是在培养心里有光的思政继承者。当这些孩子长大,他们会带着光走进工厂、田野、课堂,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融入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新时代结出更多硕果。”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