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3 17:50: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正可 刘瀚潞 通讯员 卿清 邓珊珊
“我工作快十年了,2010年(30岁)才开始学做编剧。”
“新生代从来不把自己定义成某一类,积极地去尝试、去突破。”
“我永远都在成长,哪怕我80岁了。”
“电影是我的月亮,短剧和其他的可能是六便士。”
从寂寂无闻的新人演员,到而立之年的编剧学徒,从电影《袁隆平》剧组的“小透明”,再到电影《周立波回清溪》的编剧、导演,赵楠用15年的时间,完成一场自我蜕变与追梦闭环。不想被任何人(包括AI)定义的她,保持着一颗不惧年龄、随时出发的心。
近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专访编剧、导演赵楠,听她讲述电影之路上的奇遇,以及放出“内心的小孩”进军微短剧的新尝试。
编剧、导演赵楠。受访者供图
演员梦破碎,30岁学当编剧
记者:为什么想要做电影导演?有没有特别的契机?
赵楠:我最开始是学表演入的这一行,说句不好听的,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演员梦破碎了。我大学毕业后参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家老小向前冲》,演过一个小配角。
后来是因为在潇湘电影集团工作,所以接触电影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以制片、策划这样的身份跟的第一部电影是2003年的《毛泽东去安源》,2008年的时候又有幸跟了《袁隆平》,很多的缘分其实都是从《袁隆平》这部电影展开的。
那个时候,这部电影的编剧是谭仲池老师,我是策划,需要有一个人来为这部电影写一个故事梗概,用来参加电影节。没想到谭仲池老师看到了我写的电影介绍,就留了一个心眼。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见到我就问我,你有没有兴趣做编剧?就这样,我成为了他的学生,开始了编剧生涯。
2010年开始学做编剧,这个时候我已经工作快十年了。我的第一部编剧作品叫《焰舞星空》,讲的是浏阳花炮的一个故事,2011年,由一位编剧出身的导演执导拍摄。
电影拍出来后,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有最好的输出?为什么不能够自己来做导演?于是,2015年我就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
赵楠在片场监视器前。受访者供图
入了导演系,剧本拿大奖
记者:去北京电影学院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赵楠:在做编剧的头几年,《焰舞星空》之后,我更多的还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在那之前,我可能觉得自己小有所成,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真正进入到电影的艺术殿堂以后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此前的我只不过是一个三流的小编剧。从电影学院毕业以后,我也沉淀了两年,我在想我还能不能够做编剧?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编剧?
记者:从参与《袁隆平》到主导《周立波回清溪》,其间有哪些插曲?
赵楠:2018年,《明月星晖》这部电影的创作交给了我,可能是前些年的一些思考和沉淀起了作用,当时谭仲池老师看了这个剧本以后,由衷地说,赵楠你真的进步了很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们就报名了当年的“夏衍杯”电影剧本评奖,始料不及的是,这个剧本拿到了奖,这个对我而言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从这部作品以后,我感觉好像是开了窍,接下来创作了好几部作品。像《浏阳河上》《何叔衡》以及《周立波回清溪》,都是我认为难度比较大的。《周立波回清溪》这个电影其实也是改了很多稿,经过了好多次的推倒重来。那其实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否定,自己也觉得:“你行不行啊,你还能不能够写出来?”非常折磨。然后这部电影我们还专门拿到中宣部的剧本策划中心进行研讨,进行专家会诊,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赵楠与《周立波回清溪》主演果靖霖在片场交流。受访者供图
主演还是主演,她成了编剧兼导演
记者:电影《袁隆平》《周立波回清溪》的主演都是果靖霖,是如何达成二度合作的?
赵楠:《周立波回清溪》定稿的时候,我们就在想,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演技派可以进入视野?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这个剧本给到了果靖霖老师。没想到他看到了以后就非常喜欢,愿意参演。
我反而还有一点点犹豫,因为果老师塑造的袁隆平太深入人心了,那么会不会成为他塑造别的角色的一种束缚?我跟果老师在北京见面的时候,提到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果老师非常笃定地跟我说,演员就是以塑造角色而生的,我相信我既能塑造好袁隆平,我也能塑造好周立波。就这样,我们就再续前缘,特别难得。
从《袁隆平》到《周立波回清溪》,整整隔了有15年。果老师对这部电影的帮助非常大,这些年他自己也做导演、制片人、编剧,他的经验又比我更加丰富,他很多的想法提出来后,在这部电影里面也得到了实现,所以《周立波回清溪》能够呈现出来这个样子,我是要感谢很多人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那么,这15年中我的进步应该也是很大的。
赵楠(左二)在《周立波回清溪》剧组跟演员讲戏。受访者供图
“很有潜力的主旋律导演”正在筹备微短剧
记者:在你的作品中,有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女性视角对你打磨作品有哪些助益?
赵楠:跟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知名的女导演相比,我觉得我的特色还不是很明显。但是由于个性方面的原因,我会更加地跳脱,哪怕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我也会倾向于更加年轻态的表达,更加流畅的叙事,更加轻快的节奏,因为我不希望主旋律会成为让人家感到沉闷的一个符号。我希望主旋律它只是主流的声音,但是不影响你讲故事。
记者:你如何看待微短剧?除了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有什么样的议题是你非常想拍的?
赵楠:早几年的时候,我觉得微短剧不能称之为艺术。但是现在微短剧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它的存在一定是有它的道理,对吧?而且去年微短剧的产值甚至超过了电影的产值,这是你不能去忽略的事实。
那么在今年的时候,我沉下心来,也和团队在讨论,我们是不是也要来参与进来。第一,微短剧发展到现在,从国家层面、市场层面都在呼吁精品化创作。个人层面,我现在对它也很有兴趣。为什么呢?今年,一个朋友通过AI搜索了一下“赵楠导演”,AI给出的结论是:赵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旋律导演。我说我还没有定义我自己,AI就已经先把我定义了。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被定义成一个什么样的导演,做哪种类型的导演,我还想寻求更多的可能。而且我是射手座,有非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微短剧投资又不大,然后题材又非常丰富,我觉得也许是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今年也开始创作微短剧了,现在筹备,应该很快就会拍摄跟观众见面。
记者:你觉得电影剧本跟微短剧剧本之间,有没有创作壁垒?
赵楠:我原来觉得会有,但是转变以后我发现完全没有,因为这就是不同的我。我心里面住着一个小孩儿,然后这个小孩是整天都在幻想的。然后微短剧就可以把这个孩子的幻想付诸笔端。我就喜欢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去成为不同的自己。
记者:你会愿意放弃电影只做微短剧吗?
赵楠:不愿意。因为电影是我心中非常神圣的一个梦想,这是我的月亮。也许短剧和其他的是六便士,但是我的月亮,一定是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仰望星空,它是我的心之所向。
哪怕80岁了,也可以是新生代
记者:你觉得除了年龄,新生代应该有哪些特质?
赵楠:年龄是我觉得最不要在乎的东西,虽然我的年龄作为新生代,有一点点勉强。但是,我觉得新生代从来不把自己定义成某一类,永远积极地去尝试、去突破。我永远都在成长,哪怕我80岁了。因为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永远是新生代。
最近有一个叫“迅猛龙”的女网红,就是她考上了哪个名校的研究生,这个给我触动很大,我很佩服。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不定义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就是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记者:何为正确?
赵楠:当然是坚持内心的选择。我们儒家知识分子经常所说的,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还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正确是你的心给自己的一个标准,一定是符合自己良知的事情,对这个社会、对整个人类都会有好处的事情。
记者:你还有好多事情想做,不会觉得时间紧迫吗?
赵楠:当然时间紧迫,不过对于导演而言,我觉得也许在我这个年纪刚刚好。因为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大获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实在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导演是在生活中间去磨砺、去沉淀、去思索。
国内的年轻导演里,我比较喜欢文牧野和最近上映的《南京照相馆》的导演申奥,他们成名也很早,40岁左右能够拿出这样的作品,我真的非常佩服。他们虽然比我年轻,但是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以后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大家能够买票来支持我的电影,能够来谈论我的电影,我也能够成为被大家记住的导演。
记者:请送一句话给所有年轻人(包括心态年轻)。
赵楠:去走吧,去做吧,去爱吧,去恨吧,去享受吧。你现在经历的一切,有可能你在顺境,也有可能是你认为让你痛苦的事情。但是等到你走过了这个过程,你再回头看,也许它正是你人生中不可错过的一环。所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尽管地去朝前走就对了。
指导: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出品:湖南日报社
总策划:姜协军 于金旺
策划:祝平良
统筹:杨又华 曹辉
记者:邓正可
摄像:刘瀚潞 邓正可
后期:邓正可 卿清(实习) 邓珊珊(实习)
推广:湖南日报品推中心
采访支持:潇湘电影博物馆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