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潭客户端 2025-08-12 15:27:22
“说了就做,做就做成”
——记湘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李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陈静 汤祎曼
“老百姓不光听你讲什么,更看你做什么。咱说了就做,做就做成。”担任雨湖区长城乡上新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李浩常把这话挂在嘴边。这个85后“当家人”用八年时光,扎根乡土写春秋,以实干实绩,成为村民心中的“顶梁柱”与“领路人”。
把履职答卷写在田埂上
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作为湘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李浩把支部建在田埂上,把履职答卷写在老百姓心坎上。他每月固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把党课讲成“田间故事会”,把理论学习搬到蔬菜大棚,用村民熟悉的方言聊政策、谈发展。在他的带动下,村党支部多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新村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硬化的道路还要‘白改黑’,路灯全部换成太阳能路灯。”在上新村,老百姓对李浩的评价总离不开两个字:实干。他一心扑在村庄发展上,党代表作用发挥很实,履职建议都是“村”字头,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等。“以前村干道上200多盏路灯,光电费、维护费每年都要上10万,安上了太阳能路灯,这笔开支就省了。”李浩说,当家不易,既要节流,更要开源。为了让村庄发展、村民便利,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修缮机耕道、护砌池塘、安装护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泥土里种出“共富花”
李浩将村里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李浩是上新村土生土长的“浩娃子”。2017年上任伊始,面对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的困境,李浩带着村“两委”班子走遍田间地头调研,千方百计为村里“谋营生”。“村里紧挨湘潭大学,背靠大树好乘凉,丰富的科教资源都是村里发展的宝贵财富。”李浩“很活泛”,与湘大的师生合作,发展农村电商、开垦“开心农场”,致富“金点子”不断。
最近村里又传出好消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沙子岭猪繁育基地落户上新村。项目投资300万元,盘活村里闲置的老砖厂,建设3000平方米的猪舍,繁育母猪规模1500头至2000头,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村民对养沙子岭猪积极性很高,好几个村民都来村部问。我们计划以弱势群体等六类人群为主,以放押金或买猪苗的形式给村民喂养,村合作社则保底收购,帮助村民稳定增收。”李浩说。
在风雨中淬炼出“铁肩膀”
李浩在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并帮助解决村民困难。(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在村部,李浩没有固定办公室,议事就在服务大厅。“这里离村民最近,村干部聚在一起,有事说事,没事就下组入户,或在外面跑项目。”李浩觉得这很正常。在村民眼中,李浩不仅是书记,更是全天候的“服务员”。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更是始终冲在前。在“7·24”特大暴雨中,他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转移11名被困群众,自家地下室被淹却无暇顾及。“当时怎么想的?”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浩不假思索地回答:“没多想,只是做了一个村干部应该做的事。”
“如果没有李书记,我家恐怕早散了。”村民方敏自己患病,丈夫精神残疾,两个女儿读书,每次几乎要崩溃时,村里总会给她施以援手,把她从苦难的沼泽中拉出。修缮漏水的屋顶,硬化坑洼的地坪,送丈夫住院治疗,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为女儿改造书屋……方敏说:“桩桩件件,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
“从小到大,自己没少受乡邻的照拂,现在能帮大家做点事,感觉很幸福。”李浩以炽热的初心和不懈的奋斗,带领乡亲们,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一笔一画绘就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