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乡村!韶山市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按下“加速键”

  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2025-08-12 09:52: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吴新春 周磊

“我喜欢在这里读书,这样的环境让人舒服。”8月7日,在韶山市清溪镇中心书屋内,12岁的沈佳俊与20多名小伙伴正兴致勃勃地参与“趣探科学 悦爱阅读”读书活动。7日至8日,韶山市委宣传部、文旅广体和商务局牵手图书馆和文化馆及多个协会志愿者前往6个农家书屋开展多样化送书、送教活动,涵盖科学、童声音乐、非遗剪纸等领域,送书2800余册,价值约6万元。

今年以来,韶山市以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优化选址、提质升级、流转好书等举措,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

书屋建在“心坎上”:从村部二楼到群众身边

韶山市银田镇中心书屋。

“人在哪里,书屋就建在哪里。”这是韶山市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理念。过去,许多农家书屋设在村部二楼,群众借阅不便,使用率低。如今,韶山市打破传统壁垒,将书屋搬到群众最方便的地方。

在地处核心景区的“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书屋内,座无虚席。作为省级特色农家书屋,这里设置了阅读区、文创产品区和红色专柜,藏书4000余册,不仅服务村民,还面向全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师生开放,年接待量超20万人次。

韶山乡韶阳村则将农家书屋与乡村振兴展销区、农业银行宣传点、美丽屋场共建共享,既留住客人,又弘扬文化。村干部表示:“书屋搬到家门口后,村民借书、看书更方便了,连带着村里的文化活动也热闹起来。”

此外,韶山市还结合红色旅游、农文旅景点、研学基地、美丽屋场、民宿等资源,建设了11处优质农家书屋,提升17处原有书屋,真正实现书屋与群众生活的“零距离”。

书屋焕发“新颜值”:从单一功能到多元融合

韶山市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期读书分享会。

农家书屋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韶山市通过提质升级,让书屋从单一的阅读场所转变为集文化、教育、议事、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杨林乡石屏村将书屋搬迁至当地民宿“和馨园”,打造了一所农旅融合的农家书屋。书屋内增设花鼓戏展厅、红色展厅和戏曲舞台,村民不仅可以看书,还能参与议事、公益活动,甚至举办“村晚”。民宿负责人喻长虹说:“除了日常阅读,我们在这里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放的也是环保喜庆的电子鞭炮。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主阵地。”该村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今年来,韶山市着手对全市33家农家书屋进行系统梳理,盘活现有资源,迅速推动书屋分类管理,形成“1+1+N”的总体格局(即1个线上公共阅读平台、1个乡镇中心书屋、N个特色书屋),农家书屋阅读量发生大改变。

韶山市还鼓励各村探索“书屋+”模式,如韶山村等5个全国文明村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模式。如今,“闲时看书、有事议事、过节共庆”已成为韶山农家书屋的常态。

好书传到“手心里”:从闲置藏书到高品质供给

暑期送书送教活动。

书的品质是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关键。韶山市通过创新内容供给,让好书真正传到群众手中。

一方面,韶山市完善图书流转机制,淘汰旧书,增加新书。通过购买、捐赠等方式,重点充实完善红色读物,配备好少儿、科普、种养、文化和经典图书,重点服务好少年儿童及基层党员等群体。半年内,该市累计向农家书屋赠送书籍超1万册。另一方面,通过“书香韶山图书漂流”活动,将中心书屋的闲置图书流转到村民手中,实现资源共享。

新华书店援建的长湖村“乡村相见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图书馆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设的精美书屋,满足了业主的阅读需求。此外,韶山市全面推广“湖南数字农家书屋平台”,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拓宽了群众阅读渠道。

一位农家书屋管理员说:“现在书的种类多了,质量也高了,村民借阅的热情明显提升。”

书香浸润乡村,文化赋能振兴。随着农家书屋深度提质工程的推进,韶山市持续弘扬“我会每天读书”的文明风尚。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全民阅读韶山红”活动已成常态,农民群众阅读更加便利,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从选址优化到功能拓展,再到好书流转,韶山市农家书屋的提质增效不仅诠释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内涵,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书香氛围,愈发浓郁。

责编:邓玉娇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