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潭客户端 2025-08-12 07:59: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王希台
当旱情的警报响彻长空,湘中腹地的水府庙电站毅然按下发电“暂停键”——守护韶山灌区农田葱茏,成为无声而坚定的军令。
满满一库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娄底、湘潭、长沙三市的广袤农田。(李新辉 摄)
进入8月以来,高温继续炙烤湘中大地。水府庙水库电站调度室内,电子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异常醒目:上半年降雨量774毫米,较历年锐减10.7%;入库水量仅9.47亿立方米,比历史均值陡降36%。
水库下游,是亟待滋润的广袤农田;屏前,是关乎下游百万亩良田“口粮”的水位线——93.44米。这看似平静的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乎民生的静默抉择。
“作为电站,发电本是效益之源。但面对干旱,保障灌区用水就是最高指令,发电必须让路!”水府庙水力发电公司(水府庙电站)总经理胡立新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份担当,已深深烙印在这座始建于1958年、以灌溉为生命线的大型水库基因里。因为,它是韶山灌区的源头活水,年均输送5.8亿立方米清流,滋养娄底、湘潭、长沙三市的广袤农田。
然而,水府庙的天然禀赋充满挑战:来水高度集中,蓄水窗口稍纵即逝。
电站副总经理、老水利人沈军道出他们独特的“生存法则”:“在主汛期结束前后,别人常问‘水来了怎么办?’泄洪、弃水!而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不来水怎么办?” “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充满智慧的调度铁律,精准把握每一滴水的蓄放时机,只为在严重的旱情下留住希望。
回望2022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夏秋冬连旱,正是这份担当铸就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当时,面对气象预警,胡立新、沈军和他们的团队顶住压力,科学预判,毅然提前将水库蓄高、蓄饱。“事后想想真后怕,”沈军坦言,“但旱情就是军令,灌区不能渴着!”正是这基于“早谋划、精打算、敢担当”的果决行动,让水库在严重干旱的年份,水位却未跌至历史低谷。
这份担当,源自融入骨血的水利情怀与忠诚。
沈军的日常,是无数个与天气预报相伴的不眠夜。“看云图成了本能,有时半夜惊醒也要查数据。”他平静的叙述下是沉甸甸的责任,“长年累月,白了头发,光了头顶,值!”胡立新则道出更深层的信念:“没有担当和忠诚,守不好这方水。把韶山灌区搞好,就是我们血液里的使命。”
正是这份使命,驱动着电站甘愿在经济效益上“割肉”——当清澈的水流本该驱动涡轮创造财富时,电站却一次次按下发电的“暂停键”,让宝贵的水资源优先流向干渴的农田。
2025年,又是一个天干少雨的年份。“提效率、防弃水、保灌溉”的新要求考验着水府庙电站员工的智慧与韧性。在防御中心的科学调度下,在气象、水文精准预报的支持下,在湘潭电力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下,水府庙电站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高效运转。此刻,93.44米的水位线,是电站上下坚守的成果,更是下游灌区抵御干旱充足的底气。
从1958年人拉肩扛建库的创业艰辛,到如今在极端气候频发的挑战下以水为令、精准博弈的现代担当,水府庙电站的守护者们,始终是水利战线上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当发电的效益为抗旱保灌的使命让路,当个人得失融入大地丰收的图景,这份“舍小利、守粮仓”的抉择和无声的牺牲,铸就坚固的水利丰碑。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