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20:32:55
李焱婕
今年暑假,许多准大学生还未从备考的紧张中抽离,便被“高(中)大(学)衔接班”的浪潮侵袭。这些培训班以“赢在大学起跑线”为卖点,课程涵盖高数、大学物理、英语四六级等。然而,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却被忽视了:所谓的“高大衔接”,究竟要衔接什么?
当下的衔接班,大多将“高大衔接”简化为“知识衔接”,这是对大学教育的误读。大学教育之所以称为“高等教育”,不只体现在知识难度的升级,更在于对认知体系的重构:从追求标准答案到多种思维发散,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规划学习,从固守单一学科壁垒到拥抱跨学科融合。而那些在衔接班中提前刷题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用中学思维套解大学命题”的认知陷阱而不自知。
真正的“高大衔接”,应当是一场学习自主权的交接。中学阶段,学习目标常被简化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成绩单上的数字;而大学则是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的“掌舵人”,通过更为自主的方式去安排学习。高考后的暑假,应是这场交接的“缓冲带”,可以去打份工,尝尝赚钱的甜与苦;去旅个游,看看世界的大和美。就算什么也不干,“浪费”这阵时光也不碍事,因为成长本就不必太仓促,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经历,恰恰是培养自主能力的沃土。
与其在衔接班里背单词、刷高数题,不如让准大学生在这段时光里,学着为时间支配掌舵,为人生选择担责。毕竟,当准大学生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笃定以及掌控人生的底气踏入大学校园时,这场从青涩到成熟的衔接,才算真正完成。
责编:彭鹤鸣
一审:彭鹤鸣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