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1 15:52:52
编者按:近年来,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出“支部建在小区、服务沉到家门”的特色模式,通过“青合力”区域化党建联盟、小区党支部等“五方”力量、党员先锋队等载体,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为全面展现其治理经验及成果,挖掘基层党员先锋事迹、治理成效案例,特推出《党旗聚力·幸福青园——青园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系列报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谭春辉
城市化进程中,开放式农安小区如何挣脱“脏乱差”困局,焕发“和谐美”生机?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湘园社区青山小区给出了生动答案。该小区以党建引领“六自工作法”为抓手,联动“自治理事会”“片组邻三长”“湘伴花友会”三大社群,创新构建“四维共治”模式,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精彩蜕变。
“六自工作法”:激活自治动能,让居民从“看客”变“主角”
2016年起,湘园社区党总支在青山小区持续升级“六自工作法”,将“自我反馈、自我协商、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贯穿治理全过程,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作为”。
自我反馈:通过“邻长走访+线上问卷”双渠道听民意,曾精准捕捉“毁绿种菜”问题,成为治理破局点。
自我协商:党员牵头开“小院议事会”,最终凝聚“收回公共绿地、共建社区花园”共识。
自我决策:80%以上居民投票通过“菜地改花园”方案,同步推出“花币存折”积分制度,用激励点燃参与热情。
自我执行:居民自发清理堆物、认领绿植,老党员和“五老”志愿者化身技术顾问,让共建蓝图落地生根。
自我监督:“环境巡查队”定期检查绿化养护、设施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整改,确保治理不松劲。
自我管理:共同制定《花园共建公约》,明确居民养护责任,让美好环境实现长效维护。
自治理事会走进居民院子里现场议事
“六自”闭环让居民从“站着看”变为“动手干”,治理效能节节攀升。
自治理事会:架起协商桥梁,成为共治“主心骨”
由党员代表、群众骨干、合作社成员等组成“自治理事会”,以“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为原则,成为破解民生难题、推动决策落地的“社区大脑”。
理事会坚持每月召开例会,聚焦健身场地选址、花友会活动策划等民生事,确保每一项都决策贴合居民需求。通过推动“沉睡空间”改造,小区成功将废弃角落改造为嵌入式健身区,覆盖全年龄段锻炼需求,成为居民口中称赞的“暖心工程”。
“片组邻”三长:织密治理网络,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以“片长统筹、组长包干、邻长联户”的三级架构为核心,青山小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治理网络:
片长(社区干部):统筹协调资源,精准对接惠民政策、联动外部力量为小区赋能。
组长(居民骨干):分片包干责任区,带领小组高效参与扫雪除冰、暴雨隐患排查等应急行动,守护家园平安。
邻长(楼栋代表):常态化走访联户,精准收集居民需求,推动老年大学开设花鼓戏班、组织就业技能培训,让服务直抵民心。
花鼓戏精品班多次登上湖南广电的舞台
三长们既是传递民意的“信息员”,也是解决难题的“服务员”,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深入每个家庭。
“湘伴花友会”:以花为媒聚合力,培育社区“文化魂”
从花园共建延伸而来的“湘伴花友会”,不仅是居民共享园艺乐趣的社团,更成为凝聚邻里情感、培育社区认同的重要载体。
“园艺人”手持“园丁身份证”开启共建花园式小区之旅
花友会定期开展园艺沙龙、花卉评比,吸引1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共享“花币存折”积分体系,积分可兑换种子、工具,持续激发参与活力;创新举办“小区花园节”,融入传统文化表演,让邻里情在花香与欢笑中不断升温。从扮靓小区“面子”到筑牢情感“里子”,花友会实现了环境改善与文化培育的双重提升。
治理启示:三大密码解锁开放式小区治理新路径
青山小区的实践证明,开放式小区治理需紧扣三个关键:党建引领是核心,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带头示范,凝聚起治理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通过制度设计让居民愿参与、能参与、善参与;文化浸润是纽带,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社区归属感。
未来,湘园社区将持续深化“三长制”,推广“六自”模式,推动更多小区从“单向管理”迈向“多元共治”,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