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包走进湘西南 让防灾意识扎根乡村

    2025-08-09 16:09:12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齐果 刘帅

湘西南的八月,山风裹挟着湿热的气息掠过丘陵与河谷。邵阳绥宁河口苗族乡与永州东安县石期市镇,前者地处雪峰山脉南麓,域内以山地为主,苗族木楼大多垒石为阶,倚山而砌;后者紧邻湘江支流石期河,汛期沿岸易发生滑坡、岸坡崩塌。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两地切坡建房现象普遍,亦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86日至7日,红背包公益行动先后走进这两,将专业防治知识送到老乡们身边。

86日清晨,绥宁县河口苗族乡竹江村的集市已充满烟火气。熙熙攘攘的人流旁,红背包公益铺子的志愿者举着小礼品不断吆喝:来看看地灾防治知识,即可获得纪念品 赶集的老乡们纷纷围拢“你家屋子后头山坡要是往下掉石头子,你就要提高警惕罗,要马上到村委喊人一起看看,这有可能是要滑坡罗。”“屋子后头,那个山坡脚,你最好建一线挡土墙,万一滑坡还能缓冲一下。”志愿者不停为围观村民讲解着。“这个好嘞,你来听一下,有用的!”一些老乡一边听还一边自发做起了宣传,一时间“马路课堂”的听众越围越多。

竹舟江村部会议室里,公益课正在进行70 余名村民聚精会神地看警示微电影《忏悔》。当画面中已撤离的老人因私自回家取财物,最终子一起被泥石流吞没时,后排传来几声叹息。们那片房子都是建山腰的,看完心里直发紧。村民大哥攥着衣角说这电影拍得跟真的一样。影片结束后,听到大家悄声讨论,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李雪宇接过话题:“这就是真的,原型就是长沙宁乡的一起滑坡事件”,接着他结合邵阳当几起案例重点讲解了滑坡及崩塌的产生原理、预警征兆以及切坡治理方案、避险逃生方法,其间,不时串插互动问答,村民们争相举手,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带走了丰富的奖品

87日一早,永州东安县石期市镇的人流密集的路口已起红背包公益铺子的帐篷志愿者张罗着发放宣传单和礼品,吸引了赶早市的群众,大家好奇地围着几幅地灾科普知识展板议论着。东安县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胡飞波马上化身红背包志愿者上前讲解:“你看,滑坡时要向两侧跑,莫往前头冲……”听完讲解的群众又围到宣传台前参加有奖互动答题,围观人群抢答声、笑声不断。“小妹,我眼睛看不清字,这给我也没用咧”一位大娘拿着宣传册无奈地说“用手机扫这个二维码,里面有视频教学。”红背包志愿者为老年群众提供了扫二维码看科普视频的服务。

镇政府会议室公益课堂上,近百名党群代表和群防员齐聚一堂。李雪宇讲得细致,大家听得入神。互动答题环节,所有答题群众都是一次性答对,大家觉得还不过瘾,主持人又临时加了几道难度升级的题目,但也没能难到现场的“学霸”,每次抢答正确都收获掌声一片地灾防治与应急避险的知识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入脑入心。

在此次活动,又有10 青少年加入红背包小小群防员”公益队伍他们背上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背包,用稚嫩又坚定的声音喊出“珍惜生命安全,防范地质灾害”,这就是他们成为地灾防治“安全小喇叭”的起点

河口乡10个村有11地灾隐患点,以前靠乡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村村响’喇叭喊,主要是示警提醒河口乡负责自然资源事务的青年干部肖力荣告诉记者“今天,红背包专业系统的地灾防治知识送进乡村,让老乡们知道原理、知道方式方法,大家看得懂、听得进,现在大爷大妈都能说出汛期‘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这就是最好的效果。

“石期市镇是东安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乡镇。”胡飞波说“此次红背包公益行动将防灾减灾知识送进农村,对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的公益课堂,我发现老百姓听得特别认真,说明专家讲的都是干货,特别接地气,大家都听得懂,所以接受度很高。”

马路课、专家讲座、有奖互动、扫码观影……红背公益行动用贴近群众的方式播撒安全种子。当专业知识接上地气,防灾意识便扎下了根,在乡土间蔓延生长,筑牢了万家平安的根基。

责编:王薇

一审:王薇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