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化用中华美学,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025-08-08 20:16:34

王毅帆 杨兴东

近期,越剧《我的大观园》火爆出圈,让“中华美学的化用”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事实证明,对中华美学的化用绝非简单复制,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与融合。

化用中华美学,推动形式创新。传统戏曲艺术有着独特魅力,越剧《我的大观园》没有单纯追求外在形式上“像戏”,而是巧妙借鉴戏曲美学的思维方式。在剧情创新上,《我的大观园》对经典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重构。它以贾宝玉的视角,重述《红楼梦》的故事,通过“双时空”设计,让青年宝玉与老年宝玉跨时空对话,展现了大观园的兴衰与人物情感纠葛。以非线性叙事打破戏曲的传统叙事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大观园的梦幻。这种创新并非背离传统,而是以当代视角挖掘经典内核,既让老戏迷看到新意,又吸引年轻观众走近越剧。

化用中华美学,为艺术创作打开了崭新天地。在越剧《我的大观园》中,宝玉滚楼梯这一情节是全剧高潮之一。在谈及这一情节的舞台设计时,贾宝玉的饰演者陈丽君表示,传统表演形式在舞美体现上不是很协调,于是他们采取让宝玉从最高点摔下来这一表演形式,象征着宝玉遇到人生中的巨大挫折。这一设计,既契合舞台艺术美感,又深化剧情内涵,展现出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的魅力。越剧《我的大观园》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启发创作者们在保留戏曲精神内核的同时,积极与现代艺术形式、审美观念相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对中华美学的化用,是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作品,以巧妙的化用之笔,续写中华美学的新辉煌。

(作者分别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孙乾丰

一审:孙乾丰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