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茜 陆薇 湘伴 2025-08-08 19:59:10
如果告诉你
此刻在台上侃侃而谈的
“国务院参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冒充的
你是不是会满脸问号地吐槽一句
“果然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
近日
据扬子晚报、澎湃新闻等
多家媒体报道
阮少平、余鹏翔等人
打着“院士”“参事”的旗号
在一些论坛、活动上频频现身
惊掉了网友的下巴
也引发了大家关于
“他们为何能登堂入室、大摇大摆”的追问
其实
细细梳理这些人的行骗路径
无外乎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是身份嫁接
利用公众对科研
与政务体系的信任盲区
伪造一个看上去相当唬人的身份
其次进行场景选择
这些人大多偏爱
人数较多的大型论坛活动
利用信息核验成本高
主办方“撑场面”等
心态浑水摸鱼
他们往往还会精心设计话术
比如用“高大上”的
专业术语制造信息差
或者用“促成现场项目签约”等
利益诱惑操控心理
让主办方真假难辨又跃跃欲试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骗局
有的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漏洞
有的是相关身份核验的不严谨
但最关键的
是社会对权威的盲目信任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帽子崇拜”
最近发生的“亮证姐”事件
也与之类似
一场“特权表演”
就暴露出了这名女性
对权力的畸形崇拜和滥用
破除权力崇拜需要三剂良方
第一剂叫“较真”
遇到“大人物”
先查官网验明正身
院士、参事等都有公示名单
第二剂叫“平等”
在规则面前
人人都是普通参与者
没有谁能用身份“开绿灯”
第三剂叫“监督”
发现特权苗头就曝光
让“帽子戏法”在阳光下现原形
记住
真正的权威经得起检验
虚假的特权扛不住追问
当我们每个人
都养成“先核实再相信”的习惯
这些冒牌专家和特权玩家
自然就没了表演的舞台
(曹茜茜 陆薇)
责编:陆薇
一审:曹茜茜
二审:邓晶琎
三审:唐婷
来源:湘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