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8 17:20:21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成可怡 辜传强
盛夏时节,湘乡市龙洞镇的田间地头跃动着产业发展的生机——农户整理鹅棚、翻整土地,技术员穿梭指导。这幅热闹的“农忙图”背后,是龙洞镇以“精准”为笔、以“需求”为墨书写的产业帮扶新答卷。
精准摸排:上门梳理“需求清单”
为破解传统帮扶“大水漫灌”难题,龙洞镇组建11人专项工作组,自7月起深入全镇10个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敲门行动”。不同于以往的简单走访,工作组坚持“三访三问”工作法:一访家门问人口结构;二访地头问种植、养殖传统;三访心声问发展意愿。
“何大姐,您家后山那片坡地适合种什么?想养猪还是养羊?”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农户家中上演。通过面对面交流、填写《产业发展意愿登记表》,工作组建立起涵盖全镇监测户、脱贫户的“需求档案”,就像给帮扶对象画了张“产业画像”,同时让帮扶需求“看得见、找得到”。
按需配餐:定制“点单式”帮扶礼包
7月下旬,在龙洞镇产业物资发放现场,监测户周大姐一边核对清单一边点赞:“我填了想养猪,没想到领了两头二十多斤的猪崽,还收到了饲料、复合肥。还有技术员说要来教科学养殖技巧!”这正是龙洞镇落实“需求-供给”精准对接模式的缩影。
龙洞镇打破“统一物资”模式,按前期摸排结果推出“点单式”帮扶:对有种植意愿的脱贫户,发放复合肥、除草剂等基础农资;对计划发展养殖的,提供鹅苗、洋鸭苗及分阶段饲料。对监测户叠加保障,对照需求实际,量身定制增配中猪崽、黑山羊崽、饲料等;针对技术薄弱群体,同步配套“技术大礼包”,确保“种养能管、管出效益”。
分级施策:资源向“最需处”倾斜
在物资发放标准上,龙洞镇坚持“精准滴灌”差异性帮扶。聚焦未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与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农户两类重点群体,单户物资价值最高达1800元,覆盖种苗、农资、饲料全链条。
“过去帮扶更注重平均主义,现在我们更讲究效益导向,把更多资源留给底子薄、动力强的家庭,让每一笔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镇乡村振兴工作负责人解释道。这一机制的推行,真正实现了“帮扶跟着需求走、资源围着效益转”的目标导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更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长效护航:从“扶上马”到“送一程”
“领了鹅苗只是第一步,后续防疫、销售才是关键。”正在给农户讲解养殖方法的技术员说道。为避免“物资发了、产业黄了”,龙洞镇建立“双轨跟踪”机制:一方面由11名专干组成“产业管家”,每月入户查看长势、记录问题;另一方面联合湖南省名优特产商贸协会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为优质农产品打通销路。
“我们的目标不是‘完成发放’,而是‘持续增收’。”龙洞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联营模式,引导帮扶对象参与油茶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种植经济,让产业帮扶从“短期输血”转向“长期造血”。
从精准摸排到按需配餐,从分级施策到长效护航,龙洞镇的产业帮扶实践,正为写好乡村振兴“产业篇”提供生动注脚。正如监测户彭大哥所说:“干部们带着需求来、捧着办法来,咱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像地里的稻谷一样,越长越旺!”(实习编辑 曹盈盈 彭媛)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陈大勇
三审:陈英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