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果果”朋友圈①|从8亩试验田到850亩葡萄园,吉首张排葡萄“采摘+文旅”甜透村民心

郭朵朵 黄俊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7 17:38: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朵朵 通讯员 黄俊力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河溪镇张排村张社大道的起点,峒河与万溶江交汇之处,藏着一座美丽的葡萄园。“我们培育的巨峰葡萄甜中略带酸,非常受欢迎!”张排村党支部书记田祖生说。86日,夏日的阳光穿过的葡萄藤架,田祖生穿梭其间,指尖轻触饱满的果粒,摘下一串串不同品种的葡萄,耐心地向记者介绍它们的特点。

长势良好的张排葡萄(本文摄影 郭朵朵)

这是吉首市河溪镇最寻常的采摘图景,却是张排村用二十多年光阴培育的甜蜜生活。2003年,这片土地上还只有8亩葡萄试验田。当时村民们望着田祖生和村干部们埋下的葡萄苗,满是疑虑:“两年不结果喝西北风?”“一亩要万把块本钱,赔了咋办?” 党员干部们用锄头和汗水作答,次年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2.5收购价的答卷,让50多位村民涌入村部——“我们也要种葡萄!”从2004年开始,该村葡萄种植面积慢慢扩大,种植农户不断增加,从最开始的9户到现在的170余户,种植面积从8亩增加到现在的850亩。

藤蔓爬过田埂,也爬过一道道坎。2008年灰霉病来袭,葡萄减产至亩产100公斤,最终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的指导下度过难关;2012年洪水冲毁园田,面对这一巨大挑战,田祖生迅速召集葡萄种植户到村里开会,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

田祖生在摘葡萄

“我们的葡萄无公害,品质很好。”田祖生介绍,通过给葡萄套袋的方式可以防病虫害和防鸟。张排村曾因追求高产,亩产达1500公斤,导致葡萄口感差、易发病落果,销路受阻。田祖生摸索出规律,既稳产提质,又保障农户收入。如今,850亩葡萄园里,巨峰葡萄、崇明玫瑰等10多个品种压弯枝头,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每颗果子都藏着“控产提质”的智慧。

除了建设葡萄生态采摘园,张排村还积极打造太阳岛和月亮岛休闲旅游景点、农村电商平台等一批具有浓厚乡村旅游元素的场所和项目。2015年起,张排村每年举办葡萄文化节,让张排葡萄名声在外,吸引游客近万人次。“采摘+文旅”的模式让一颗葡萄生出多重价值——不仅串起170户种植户的生计,更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年产值上千万元,带动800多人吃上“生态饭”。罗齐燕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现在每天要摘300多公斤葡萄去销售。

“今年我们村的葡萄产量预计达85万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田祖生笑着说。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