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领”毕业月薪三千?他们不服……

蒋诗雨   湖南日报   2025-08-07 18:20:3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李佳林 王不然 吴子怡

“粉领毕业,月薪3000”“人生是旷野,粉领是单行道”“黑袍粉领身上戴,一生只吃特价菜”……

“粉领”,指文科生学位服上的粉色绶带,常被网友借指文科生。一直以来,网络上对于“粉领”的调侃层出不穷,文科生“就业难”“没出路”的说法甚嚣尘上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近日,记者采访了一群“不走寻常路”的文科生,他们有的学秘书专业,转行跨境电商,有的是艺术生,在大厂“调教”AI……跟随记者,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把路走宽了”。

“搞清自己想做什么,

不要因为是文科生就给自己设限。”

秘书学毕业,就注定是端茶倒水、迎来送往吗?小勉的答案,是决绝的“不”。毕业于一所“双非”院校秘书学专业的她同窗们涌向考公的独木桥时,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跨境电商。

“秘书工作服务性强,天花板清晰;体制内的节奏,又不太适合我的性格。小勉说,自己更想去接触整个市场环境,了解其运行逻辑,而其中,海外市场是她最感兴趣的。“我希望能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链接。”

然而,专业不对口,缺少垂类实习,简历石沉大海是常态。现实的冷水一次次浇灭希望。终于,深圳一家公司有了消息,岗位是她想做的跨境电商运营,月薪却只有不到5000——在深圳,这几乎意味着她要“倒贴上班”。

“就当是投资自己,花钱‘买’一张行业门票,先进门,再学本事!”她咬着牙签了合同,开始了精打细算的“深漂”生活:通勤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里,吃着便宜的快餐,每一分钱都得掰着花。一边工作,一边疯狂吸收一切关于跨境电商的知识:平台规则、选品逻辑、广告投放、数据分析……

“蛰伏”半年,转机来了。凭借扎实积累的业务能力,她成功跳槽到另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待遇得到了一定提升,工作也逐渐游刃有余,甚至考虑起了创业背靠祖国强大的制造业面向跨境电商的蓝海,她觉得潜力无穷。

虽然现在身处与专业毫不相干的行业,小勉从未后悔过当时的专业选择。在她看来,秘书学所学内容对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公文写作的训练,让她在工作汇报时表达更有逻辑;秘书事务处理的学习,让她懂得即时与领导反馈进度,对齐颗粒度……这些专业学习中“捕获”的能力,成了她工作中的竞争优势。

对于现在文科生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小勉认为,最重要的是“少看一些贩卖焦虑的东西”。

“有的人985、211毕业,月薪不过万就焦虑,但对我来说,八、九千的就是好工作了。”小勉说,“每个人的背景不同,重点是搞清自己的需求,你到底想做什么,再对应岗位所需,培养工作技能;如果实在不知道想做什么,就尽早多去尝试,不要因为是文科生就给自己设限。”

“如果还不知道往哪走,

那就抓住一个瞬间好了。”

回顾自己的实习、就业经历,“热爱”是钧钧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钧钧大学读的编导专业。在同学们忙着“看片、拍片、剪片”时,钧钧的笔尖则在文字世界驰骋:她痴迷小说创作,亦热爱游戏,常常被游戏中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时常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就好了!

凭借满腔热爱,以及多年积累的作品集,她顺利进入一家游戏大厂担任文案策划实习生。在这里,她输出着自己的灵感、想法,与程序、美术沟通,共同将文案转化为游戏里的真实存在

编导专业的优势也在工作中逐渐凸显。拍摄训练赋予她强烈的分镜意识,文字在她脑中能自然流淌为画面;专业学习中无数次的小组合作,则磨砺出她高效的沟通能力、跨部门协作能力。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她发现,在大厂程序化的流程里,身为一颗“螺丝钉”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半年实习期满,钧钧主动提出了离职,原因不是有了更好的offer,而是“我想自己干”

如今,钧钧集结十位伙伴成立了工作室,准备打造一款女性向游戏。商业计划书怎么拟、怎么拉到投资……她兴奋地汲取着创业新知识

当然,焦虑也同时存在:未来收益情况未知,缺少资金怎么推进项目,各种现实问题也常常让她彻夜难眠。但在她看来,做喜欢的事带来的充实,远非在不喜欢的地方“行尸走肉”般工作能比。

学会与焦虑共存,改变不了大环境,就专注自己好了。”钧钧说,“如果还不知道自己想往哪走,不妨像我一样,抓住一个瞬间,能让自己感动的瞬间。”

“大学教你造火箭,

工作则要先学拧螺丝”

一良是某985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这个曾在剧组熬夜拍戏、写电影剧本,也在企业做过品牌宣传、新媒体运营的文科生,如今却和SFT、RM这些AI领域的专业术语打着交道,忙着给AI“投喂”数据、标注优质文本、优化模型输出策略,让AI在创意写作时更像人类表达。

和小勉、钧钧一样,一良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会走戏剧影视的传统就业道路。

“影视行业入行难、沉没成本高、剧组拍摄辛苦,自己所在的城市影视资源也不多,对我来说,职业发展路径不是很清晰。”

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行业、各种岗位的实习:游戏公司策划、保险公司品牌宣传、电视台记者……翻开简历,一良几乎没有“空窗期”,每段实习都是“无缝衔接”。

大三那年,ChatGPT等AI工具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正在某游戏公司实习的一良被领导闲聊时的一句话点醒:“AI发展正处在风口,需要的不只是计算机人才,也急需戏剧、哲学、历史等文科人才,训练其成长。”

这个偶然的提示像一颗种子,他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游戏行业里如何应用AI技术?品牌宣传工作中,AI能否在文本撰写中提供帮助?

风口就在眼前,一良决定抓住。他主动去网上搜索了AI的常见概念,带着基本的认知和跨界的思考,加上丰富的实习经验,他叩开了字节跳动AI策略运营实习生的大门。

刚入职时,一良也经历过“知识暴击”。作为文科生,一良也一度担心自己会被代码、算法挡在门外。“比如SFT(监督微调),本质上就是给AI投喂优质数据,看似简单,但什么样的数据才是优质的?其中有许多门道,不同的数据类型也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

他的应对之道,是“带着任务学习”:周末在B站看Python、SQL基础课程,学习跑数据、写简单的代码;整理模型训练的疑难案例,同步给产研团队优化策略……

“其实互联网不仅需要程序员这类技术型人才,运营、产品等岗位,很多文科生也能做。”一良说,工作中,相比起大学里的专业知识,逻辑思考和学习能力更加重要

大学是通识教育,更像在教你‘造火箭’,但实际工作中,则要先学会‘拧螺丝’,所以,提高学习能力,并保持终身学习,对每个文科生来说格外重要。

技术的轰鸣声中,关于“粉领”出路的忧虑不绝于耳。然而,真正的“路”并非刻在专业目录上,而是由个体的实践所开辟。小勉的务实与闯劲,钧钧的热爱与执着,一良的跨界与学习力,他们都用行动证明着:就业无关“领子”的颜色,未来不是预设的单行道,而是由每一个敢于拓界的灵魂,用热爱与实干共同定义的、充满可能性的旷野。

责编:蒋诗雨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