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7 10:12: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刘小幸
“快来这里喝水,这水很干净。”8月3日晚,家住红星社区的李如鑫和小伙伴们骑自行车到城南公园玩耍。运动后大汗淋漓的他们,径直走到公园入口处的直饮水台前,轻轻按下按钮,低头畅饮。这个设立在公园步道旁的直饮水点,如今已成为市民散步休憩时的“便民驿站”。
这舒心的饮水场景,离不开邵阳市十七届人大代表的持续建言,更得益于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落实。连续三年来,从二次供水改造到管道直饮水设立,再到水源地保护升级,代表建议与政府行动同频共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水质之变”。
2022年:一问“最后一百米”
——破解二次供水难题
“以前常因水压不够用水不便,还动不动停水。”说起过去的用水难题,北塔区资新社区居民邓先生打开了话匣子。作为我市最大的改制企业社区,这里曾因供水设施老化、泵房故障频发,让居民对改造期盼已久。2022年,黄进念等市人大代表针对性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二次供水管理的建议》,直指老旧小区水箱锈蚀、水压不稳、运行故障频出、水质存在安全隐患等顽疾。
建议提出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2023年度重点建议督办。市人民政府迅速启动市城区二次供水建设改造三年计划,把“解决市城区2万户6万人的二次供水问题”纳入2024年十大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改造后的新泵房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在线水质监测仪、防淹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实时监测、自动预警等功能;市自来水公司搭建的二次供水智慧管理平台,更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准度。2024年6月,《邵阳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规范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切实改善二次供水水质与水量。“新水泵投入使用后,水流大了,水质也好了,生活更方便了。”邓先生的话道出了受益者的心声。接下来,市城管局将持续巩固建议办理成效,加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升级和运维管理。
2023年:二问“高品质饮水”——管道直饮水进公共场所
“不少家长带孩子逛公园时,总要背着一大瓶水。我们能不能像一线城市一样,在公园里拧开水龙头就能直饮?”2023年12月,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覃立勇的《关于推进城市管道直饮水建设和改造的建议》,道出了群众对高品质饮水的新期待。调研中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对健康饮水需求日益迫切,但直饮水建设缺乏规范、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突出。
这份建议推动我市迈出“品质供水”新步伐。市城管局作为主办单位,组织市自来水公司及专业机构对城区大型公园、车站、广场等场所开展系统性调研,深入了解直饮水市场需求;市自来水公司率先完成内部直饮水改造并设置免费饮水点。为强力推进项目,我市组建工作专班,结合不同区域人流量、市民活动规律及周边环境特点,选取双清公园、城南公园、蔡锷广场作为公共直饮水试点率先建设。今年1月底,三处便民取水点正式投用,市民散步时能随时“续杯”。
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直饮水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通过过滤装置清除水中金属、余氯及异味异色等杂质,确保出水符合饮用标准。“以前上班要带一大壶水,现在公园里装了直饮水,口渴了随时能喝。”双清公园保洁员赞道。城南公园市民李大爷也满意地说:“水龙头设计得很贴心,有高低两个出水口,还能接温水,老人小孩都方便。”下一步,体育新城等地将增设直饮水点,扩大覆盖范围。
2024年:三问“第一滴水”——筑牢水源地保护防线
“水源地保护是饮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留死角。”2024年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覃立勇再提《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的建议》,将目光聚焦源头安全,直击“多龙治水”导致监管协同不足、保护区划定标准不统一、公众参与保护意识薄弱等难题,为守护“第一滴水”发出强烈呼吁。
代表的呼声迅速转化为政府的硬核行动。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最高气温突破38℃,地表温度直逼50℃。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携带水质快速检测设备、无人机和执法记录仪,深入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空中+地面”立体巡查。发现保护区内防护栏破损等问题,当场联系属地政府下达《立即整改通知书》,要求24小时内修复。
这样的守护并非偶然。“十四五”以来,我市以系统治理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已基本实现全域地表水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Ⅱ类水质全覆盖,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市级水源每月“体检”、县级水源每季“把脉”,所有监测结果实时在政府网站“晒单”,让水质安全看得见、可监督。目前,全市16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22处“千吨万人”水源地、446处千人以上农村水源地均已完成标识标牌、隔离防护栏等设施建设,同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2024年新批复的110处千人以上水源地整治正全力推进,力争2026年底前完成全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以前总有人往河边倒垃圾,现在执法人员定期巡查,志愿者常来宣传护水知识、清理岸边杂物,大家都明白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了。”住在水源地附近的居民陈卫国真切感受到了变化。
三年接力问“水”,三年实干作答。市人大代表用三份建议、三次推动,书写出“水润民心”的履职答卷,让民生温度在每滴水中持续传递。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