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事开麦|结题材料不合格,只因订书钉没用不锈钢?

曹茜茜 陆薇   湘伴   2025-08-06 17:13:05

因为订书钉的材质“不达标”

材料就被退了回来

种子还没发芽

就有人催着要进度

一个项目竟然要

经历四轮“打印验收”

......

听着是不是特别离谱?

可遗憾的是

这些事正在科研实验室里真实发生着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84日报道

一些科研管理部门

对项目管理越来越“细致”

甚至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挑三拣四

这让不少研究人员觉得特别头疼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麻烦事

反映出管理思维正走进两个误区

其一

是只看重表面合规

不管科研的实际情况

比如,某个集成电路项目的结项材料

需要 15 个大类、65 份文件

这么繁琐的纸面工作

逼着科研人员把宝贵的精力

都花在了准备文书、拆订书钉、打印装订上

其二

是用速成的标准来考核

违背了科学规律

科研管理部门

一门心思追求“到点就出成果”

催生出不符合规律的进度要求

这种不管客观周期的“催进度”

跟拔苗助长没什么两样

工作朝着高标准努力不是坏事

“高标准”不是脱离实际和基本规律

更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这种把主次颠倒的做法

很可能会带来以下隐患

创新力下降

青年科学家为了保证项目能通过

可能会选择一些“保险的课题”

避开那些高风险的原创研究

资源浪费

订书钉材质“不合格”

打印验收搞“车轮战”

作废的纸张堆起来可能比实验器材还高

还可能带来人才流失的危机

给科研 “松绑”,首先得 “做减法”

砍掉那些不必要的审查项目

其次是“讲科学”

比如基础研究需要经年累月地“坐冷板凳”

最好不要设置短期的KPI

最后是“换角色”

管理人员要从“监工”变成“管家”

帮科学家跑流程而不是制造流程

验收专家也得下到实验室“沾沾试管里的灰”

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数页码”

科研的本质是探索未知

不是练习装订技术

少一点形式主义的冲动

多一点对科学规律的尊重

这才是管理最大的“合规”

曹茜茜 陆薇

责编:陆薇

一审:曹茜茜

二审:邓晶琎

三审:唐婷

来源:湘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