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赏名联,识楚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6 10:47:34

文/孙汉生

赏阅最近由湖南日报社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楹联里的湖南》一书,忽生感叹:这书真有创意,我做了35年的编辑,怎么就没有想到如此绝妙选题呢?好书都被湖南人出尽了,就像好诗都被唐人写了。当年做编辑出版工作时,业界就流传一句话:“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此言果然不虚!

关于楹联的书有很多,介绍地方文化的书更多,而从楹联角度切入,讲述地方文化,则令人耳目一新。楹联的两行文字就像铁路的两根钢轨,载着读者在列车上徐徐前行,欣赏湖南大地的山岳河流、花草树木;联文的声韵节奏应和着那车轮滚滚之音,窗外演绎着三湘历史、百代风流。

列车从湖南的圣山、湖湘学派的大本营岳麓山出发,一路上记者采访,学者、作家当导游,阐释各处名联的内涵和关联的历史文化故实,读者神游湖湘不仅得自然风光之美,更享文史饕餮、精神慰藉。

首联是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陈宇翔教授讲解典故出处,又借湘学宗师张栻所撰《岳麓书院记》揭示了楚材的特质:不是科举利禄之徒,不是文辞华巧之士,而是实事求是的经世致用之材。道南正脉,湖湘精神,八字尽之。

2025年7月31日,湖南日报社在岳麓书院举行《楹联里的湖南》一书首发暨向岳麓书院赠书仪式。

让我们顺着楹联钢轨去岳阳,登上岳阳楼,听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讲解百字长联:联文作者清朝儒吏将诗圣名儒贤吏仙人请到同一个舞台岳阳楼上,将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州城一贯通,开一场穿越时空的人文论坛。论坛发言第一句提问劈空而来,结尾却以问代答,戛然而止,馀韵悠长。

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王跃文来到君山公园漫步君山,每一处风景里都流淌着诗和远方的温情。公园门口楹联水阔天长,德斯无极;春晨秋暮,信矣有缘”里有古今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上古洪荒之世娥皇女英泪下沾竹,唐代洞庭龙女为报柳毅传书化作凡间女子结为夫妇。久闻湘女多情,肇自洞庭湖中有缘山乎?撰联者今人鲁晓川因联得偶,尽享楹联文字之美与人间爱情之福,令人艳羡。

岳阳还有汨罗的屈原祠,祠内佳联众多,其中晚清名臣郭嵩焘题的一联尤为引人注目:“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惟有涛声似旧时。”哀怀悼屈原,何尝不是夫子自道?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位驻外公使,航海两万里,为沉沦的中国寻求“变雅开新格”的自救之道,如屈原之独醒,却落得个汉奸骂名,落寞之中自题一联总结平生:“无补清时,终老书丛原宿志;偶谈瀛海,重摊诗卷纪前游。”正是“涛声似旧时”。两千年前的屈原,开启了湖湘人上下求索的旅程,楹联之两行钢轨从云梦泽中铺展而来。

以上只是尝鼎一脔,还有周敦颐之濂溪一脉湘水余波,王船山之七尺活埋文化殉道,胡林翼之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左宗棠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王闿运之特立独行睥睨万川,沈从文之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还有一位西儒戴彼得妙解胡林翼之欲正人心引为己任,无不扣人心弦,令人心向往之。凡此珠玑满纸,不胜枚举,读之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今试续岳麓名联,以表达阅读感受之一斑:

惟楚有材,不循利禄但求实;

于斯为盛,岂止楹联更撷英。

(作者系福建教育出版社编审、原总编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责编:曾璇

一审:唐煜斯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