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桨板上看湘江最美落日?夏日桨板热背后藏“夺命”危机

罗艾敏   三湘都市报   2025-08-05 22:22:4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罗艾敏 通讯员 汪子悦

炎炎夏日,桨板运动凭借其亲水性与时尚感,再度成为长沙市民消暑的“顶流”选择。然而,这股热潮正涌向湘江等“野水”区域——这里暗流涌动、无专业救援,却挡不住市民亲水的热情,更吸引着商家推销“零门槛”水上体验。连日来,记者走访长沙湘江多个热门野泳、野划点,发现狂欢背后隐患重重。

8月4日傍晚,商贩在风帆广场出租桨板。罗艾敏 摄

市民“野水”狂欢,安全装备形同虚设

8月4日傍晚,落日熔金,洒满湘江。长沙风帆广场江畔,纳凉人群渐聚,江面上桨板点点,好不热闹。市民李女士一家三口正在水边给浆板放气,记者注意到三人皆未穿救生衣,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水性都很好,在湘江边长大,用不上救生衣。“装备是我们自己带的,也经常玩,没什么好担心的,普通人玩的话还是要穿救生衣。”

在裕湘纱厂附近的湘江流段,同样聚集了大量戏水市民。虽然不少人携带了游泳圈、救生衣或“跟屁虫”浮标,但记者注意到,仍有完全未穿戴救生装备的市民,更出现了多人共乘一板、甚至包括未穿救生衣儿童的危险场景。

8月1日,湘江上有四人乘一桨板游玩。汪子悦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桨板爱好者,其中多数自称有经验且会游泳。对于潜在风险,他们普遍表现出一种“经验主义”的自信。

“坐着划很稳,浪不大翻不了,除非站起来。划出去再划回来,有同伴一起,没事。”一位常在湘江长划的男性玩家轻松表示。“水面平静得很,躺上面睡觉都行!”另一玩家补充道。

尽管承认湘江水深、偶有风浪,但在他们看来,“江河里只要穿戴好安全脚绳和救生衣,避开乱流、激流和航道,基本安全。”

商家鼓吹“零门槛”划桨板,湘江野水藏夺命危机

“租桨板玩的多一些。一般自己带桨板的都不敢到湘江玩,除非是游泳很好的人。不然掉水里了,谁来救?”裕湘纱厂湘江流段的一名“野生”安全员告诉记者,一般而言,普通规格的桨板一板一人,最多加个安全员,“但很多带小孩的家长都没管这些。”

记者调查发现,湘江边租赁商户多为无证经营的流动商贩,且普遍缺乏专业救援能力。

裕湘纱厂附近租贸桨板的老板娘告诉记者,桨板100元两小时,包含救生衣和安全员,直接付钱,无需签订协议或者交付押金。“安全员在这范围的水里巡逻,一个人对六个客户。”当问及安全员是否有相关执照时,老板坦言,“没有,就是游泳比较好。”

而在风帆广场,租赁方式更为简单粗暴。一名商户直接表示“50元钱三个小时,不会游泳就穿救生衣玩,拿了板直接下水就行”,并明确告知没有救生员或安全员保护。记者观察到,商户仅提供浮力马甲,无任何安全须知讲解,租板者下水时甚至未系安全脚绳。

记者调查发现,这股“野水”桨板热的兴起,社交平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浆板上看最美落日”、“划桨板看湘江灯光秀”等吸引眼球的文案下,许多户外俱乐部展示的图片都是玩家为追求“氛围感”而未穿救生衣的照片。

长沙一家户外俱乐部客服向记者介绍,正规活动必须穿戴救生衣、系上安全脚绳,若想脱救生衣拍照,须告知安全员并有教练在旁监护,拍完照需立即穿上。然而,当记者对夜晚以及长沙夏季多变的天气风险表示担忧时,该客服却表示“夜晚、雨天划桨板更刺激”。

专家驳商家宣传不负责任:野水游玩危险系数极高

桨板运动真的如商家宣传或部分玩家所想的“零门槛”吗?真实的险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7月26日凌晨。两名市民在湘江三汊矶大桥附近水域玩桨板时意外落水。桨板翻覆后漂走,两人在黑暗中挣扎漂浮了近一小时,才艰难地爬上附近的航标船呼救,最终被长沙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值班人员救起。获救者张先生事后回想起来仍后怕不已:“桨板翻掉后漂走了,我们在水上漂了半个多小时,才爬到航标船上呼救。”

8月4日傍晚,长沙市民在风帆广场江边玩水。罗艾敏 摄

“这些商家宣传是极不负责的。”长沙县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队长陈槐直言,不会游泳者落水后极难自救。雨天风浪增大、视线受阻,甚至伴随雷电;夜晚光线昏暗,且湘江作为主航道,船只往来频繁,夜间更难发现水中人员。“一旦出事不仅难以及时察觉,救援难度也剧增。”陈槐说。

陈槐告诉记者,湘江水域河面宽阔,离岸不远水深即超2米,多处深达4—5米,且普遍缺乏专职救生员值守。“尽管部分河段设有警示牌和救生圈,但水下暗流涌动、地形复杂,叠加当前汛期因素,上游暴雨极易导致下游水流湍急、水位骤涨,危险系数极高。”

“要选择配备专职救生员和完善安全设施的正规场所进行水上活动,坚决远离缺乏救援力量的野水区域。”陈槐特别指出,一般商家或景区提供的都是浮力马甲,达不到救生衣的标准,易松脱,“自行活动应购买专业救生衣。”

针对汛期,陈槐补充提醒,包括溯溪地在内的避暑区域风险也增大。“下水前务必热身并佩戴合格救生装备,家长需时刻看管孩子。遇险时应保持冷静,利用周边救生装备呼救,并拨打110或联系专业救援队。”陈槐提醒。

责编:罗艾敏

一审:罗艾敏

二审:丁鹏志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