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每周一星 | 高国良:在雷锋家乡做永不“退役”的兵

马如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5 20:40:4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张乐涵 吴婷

7月27日,家住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的周同学家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70岁的退役军人高国良。高国良曾郑重承诺,负担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周同学从初一到大学的学费,得知周同学即将升入初三,高国良特意“家访”为周同学加油鼓劲。

褪下军装40余载,这位曾经历战火洗礼的一等残疾军人,始终以冲锋姿态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战场”,从铁血战士到雷锋家乡“红马甲”,用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赤诚本色。

“健全人能活出精彩,我同样可以!”

1972年入伍、1975年入党的优秀战士高国良,曾13次获得连、营、团、师、军各级嘉奖。

1979年2月,边境作战时,他率小分队运送弹药途中遭敌军发现。战友劝他撤离,他咬牙回应:“你别管,我还能坚持!”

为保护数十公斤弹药,高国良用身体挡住爆炸气浪,扛起弹药箱,拖着麻木的半边身子继续冲锋。然而,高国良不幸踩雷晕厥,右腿从膝盖处被炸飞,左腿粉碎性骨折,左肾因伤切除。战后,他被认定为一等残疾军人,荣立三等战功。

“健全人能活出精彩,我同样可以!”1980年6月,高国良拒绝政府优厚抚恤,毅然返乡。他凭借顽强意志完成康复,还开始种西瓜、养家禽,靠双手勤劳致富。

1987年,他担任福利印刷厂副厂长,心系残疾人群体,帮助13名残疾人、28名健全人就业,自己却一年消瘦了10公斤。

1993年任高塘岭镇残联副主任后,高国良深入接触残疾同胞,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对残疾群体所面临的挑战与艰辛也更加感同身受。40多年来,这位独腿老兵踩着义肢四处奔走,累计帮扶困难残疾人152人、贫困学生112人、退役军人62人。

“雷锋精神激励着我,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在炮火洗礼的战场上,我失去了一条腿,却幸运地活了下来……”今年3月,高塘岭中心小学的讲台上,高国良的讲述让师生们深受震撼。

作为望城区“五老”金牌讲师团成员,10余年来,他开展红色宣讲700余场,被7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一代: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生活中,高国良节衣缩食,对贫困学子却倾囊相助。宣讲途中,得知有学生家庭困难,他当即承诺资助其完成学业。截至目前,他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12人,发放助学金数万元。

退休后,高国良穿上“红马甲”,成为高塘岭街道西塘街社区“兵锋志愿服务队”队长。疏通邻居堵塞的管道、为卧床老人送菜换药、30年如一日清扫门前道路……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截至目前,他累计志愿服务4万余小时,帮扶287人次,成为雷锋精神的新时代注脚,荣获“湖南好人”“长沙市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等荣誉。

被问及动力来源,他指着胸口的党员徽章说:“党的宗旨指引着我,雷锋精神激励着我。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要在雷锋家乡做永不‘退役’的兵!”

(文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