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9:43: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5日讯(通讯员 孙文月 陈柯君 记者 黄欣然)眼下正值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收获的关键时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各地稻田迎来“黄金时刻”。8月4日,渠阳镇戈村村的百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如金色浪涛,在微风中层层叠叠地翻滚,稻芒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阳光穿过稻叶的缝隙,在田埂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着稻谷特有的甜香。两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作业,机械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秸秆则被粉碎还田,实现了“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一体化操作。
在风中摇摆的稻穗。通讯员 孙文月 摄
“今年天气好,加上农技部门指导的新品种和科学种植方法,稻穗比往年更饱满,估计亩产能达到600斤,比去年增产近200斤!” 戈村村种粮大户黄明胜难掩喜悦,他承包的200多亩早稻,预计2天内就能完成收割。
农户正在将收割好的稻谷装袋。通讯员 孙文月 摄
近年来,靖州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制种产业发展。今年春季,全县精心培育了2万亩制种水稻,亩产约400斤,预计总产量将达到800万斤,目前这些稻田已相继步入收获季节,预计8月上旬可全面结束。
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通讯员 孙文月 摄
为了提升制种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靖州积极引进并大力推广先进的种粮技术,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生产指导和技术支持,从整田、催芽、浸种,到播种、盖膜、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全程进行精细化指导。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 等多种运作模式,为农户和种业公司牵线搭桥,在多个村落建立制种基地,并建立保险赔偿机制,让农户安心种粮。
接下来,靖州将持续做好种子收储和市场流通衔接,确保丰收的粮食卖得出、效益好,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黄欣然
一审:易鑫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