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店正整改,“李鬼店”仍招摇!记者调查:期待真心改,别再换马甲|“AI外卖门店”追踪

仝若楠   三湘都市报   2025-08-05 19:12:5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通讯员 万家忻

84日,三湘都市报此前报道的长沙部分使用AI生成门店图当作门头照、小作坊洋装堂食店情况有了新进展。其中,一家门店更换了AI生成的缩略图及后厨照片,另一家处于歇业调整状态,还有部分涉事外卖店已闭店。

据本报82日报道(A3《“光鲜门店”AI造,点外卖当心被忽悠》),记者走访长沙部分实体门店后发现,一些在外卖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店铺,有些甚至没有正规门头,有的门店现场照片与平台上传的后厨照片不一致。更令人咋舌的是,一些名字标榜“绝无预制菜”“堂食餐厅”的店铺,店内却摆放着大量微波炉,更无顾客用餐区域。

目前,已曝光的问题门店虽已完成歇业或整改,但长沙其他外卖门店是否仍存在类似乱象?外卖平台上“假堂食”“AI生成门头照”等问题究竟如何才能根治?

涉事门店撤掉AI门头缩略图,但仍有同名门店使用

84日,记者注意到,在一外卖平台,此前被曝光的“回家湖南菜·现炒无预制(蔡锷路北路店)”已将之前的AI门头照更换为普通小图,后厨照片也更换为现场照片,但仍为厨房局部画面。此前该店在平台提供的后厨照片与记者现场走访情况不一致。同时,在另一外卖平台,其标签由“堂食餐厅”更新为“即提堂食”,但名称中依旧包含“16年堂食老店”。

外卖平台,仍有店铺使用AI生成的门店照片。

“即提堂食为线下有固定客流支持客户现场选购带走,这类店铺类似于食堂,可承接小企业大批量订单。”一外卖平台客服表示,即提堂食不要求商家上传店内堂食照片,但对环境卫生安全还是会进行把控。

多家同名店铺使用同一张照片作为后厨照片。

不过,在部分外卖平台上,与该店同名,但经营位置不同的其他三家门店仍在使用此前AI统一生成的虚假门头照以及“堂食餐厅”的标签。有意思的是,这三家门店的后厨照片使用的为同一张,而这张照片正是此前蔡锷北路店所使用的非真实后厨照片。

相关部门责令门店闭店整改,并对平台开启监管

此前曝光利用AI虚假图片伪装成堂食场景“膳熹家·拌饭(开福店)”在三个平台均已无法检索到,一平台显示“已打烊”。同样,“辣三鲜·绝无预制菜(五一店)”在一平台也显示“已打烊”。

84日,记者致电“辣三鲜·绝无预制菜(五一店)”。该店店员透露,该店不再经营“现炒菜品”,目前正在闭店并进行换品,打算售卖炸鸡。“膳熹家·拌饭(开福店)”店员则表示,近两天已停业,“在休息,搞店内的一些东西,明后天会可能会重新营业”。

对此,其中一平台客服表示,此前记者反馈的门店问题目前均已介入处理,“只要门店不营业就代表平台已介入,让门店下线外卖订单,但是门店是否线下营业不确定。”。

85日,开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膳熹家·拌饭(开福店)”的违规图片已经下架,目前店铺已经在停业整顿,整顿好后方可开业。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开福区市场监管局会继续对平台进行监管并约束商家,“商家应该上传符合现场的照片后,才能在平台上架外卖”。

此前,外卖平台客服称,平台的门店审核是交给机器,多次审核不通过才会由人工再次审核。对于这类“假堂食”“AI照当门店照”等现象,客服表示,只能由消费者在投诉链接中多次上传反馈,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记者手记:别让消费者成为外卖乱象的前哨

这场“假堂食”的曝光,更像一场未完成的清理。问题门店的歇业或整改,与其说是乱象的终结,不如把它看做一个追问的开始:在外卖平台的规则里,究竟谁该为这些AI造假、虚假宣传买单?

这其中,客服的回复照出了当前平台治理的窘境——本应是“守门人”的平台,把责任交给了机器,再把监督重担卸给了消费者。消费者打开外卖软件,期待的是一份安心的餐食,而非一次“找茬游戏”。

当“AI生成门头照”“小作坊冒充堂食店”操作成为行业潜规则,不能仅仅依靠消费者在吃到“货不对板”的餐食时,在发现门店货不对板后,花时间上传证据、反复投诉去改变。这本质上,是让消费者为平台的失职“埋单”,用顾客的时间、精力甚至健康,为平台的监管漏洞兜底。

“下线订单”“打烊状态”的背后,是真整改还是暂避风头?是彻底清理还是换个马甲重来?没有透明的流程,没有明确的追责,消费者的信任只会在一次次“狼来了”中逐渐消磨。

平台手握商家数据和直接的交易链路,理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用更严格的人工复核替代“机器放水”,用技术手段识别AI生成的虚假图片,用明确的处罚规则让商家不敢造假。当平台真正把“审核”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筛查”,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才能让AI技术回归正途,让“假堂食”失去生存的土壤。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出了问题再投诉”的权利,而是“下单时就放心”的底气。这场关于外卖乱象的治理,不该让消费者冲在最前面。平台主动扛起责任,才是终结乱象的关键。毕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从来不是消费者的“兼职”,而是平台必须写进规则里的“天职”。

责编:仝若楠

一审:仝若楠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