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 杨贤清 团结报 2025-08-05 16:30:28
张衡 杨贤清
7月24日,雨后初晴,永顺县芙蓉镇友和村的一处莓茶种植基地满眼新绿,61岁的村干部田水生正与几名村民忙着采摘莓茶。
7月24日,永顺县友和村茶园里,田水生(前)与几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莓茶。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夏茶每隔3到4天就要采摘一次,勤采才能长得更好。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个丰收年。”田水生乐呵呵地说着,手里却忙个不停。
田水生步履蹒跚却坚定的身影穿梭在葱茏的茶树间,不一会儿,腰间的竹篓就装满了莓茶。这位有着38年党龄的残疾人党员,从车祸致残的低谷中走出,带领乡亲闯出莓茶致富路,用坚韧与担当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田水生在采摘莓茶。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2014年,在外从事货运行业的田水生因一场车祸致残。2015年,伤愈返乡的他开始寻思创业。
“左腿截肢后,在外干不了重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得想办法顶起来。”田水生回忆道。
2016年,他尝试养猪创业。2019年,眼看稍有起色,一场猪瘟却让他的养殖事业遭遇“滑铁卢”,损失上百头生猪。
创业受挫后,田水生并未消沉,而是尝试更换“赛道”。在县商务局驻村工作队指导下,他将目标聚焦到莓茶产业。
“当时莓茶主要在张家界市和永顺县北部乡镇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工作队多次带我们村民去考察,学习种植、加工技术。村里从没种过莓茶,大家心里没底,我就带头种了20亩,还拉着5户村民一起干。”田水生说。
友和村绿意盎然的莓茶园。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2020年,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田水生牵头成立合作社,创办茶厂,构建起“合作社+茶厂+农户”的经营模式。如今,合作社带动本村20余户产业大户,辐射周边300余户农户,种植莓茶500余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田水生在给莓茶仔细称重、装袋,每一袋茶叶都是信誉。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现在我种了近60亩莓茶,主要销往周边景区,年收入10余万元。跟着我种的,不少是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和脱贫户。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田水生朴实的话语道出初心。
“他刚开始种时,我就跟着种了,加工、销售都是他帮着弄的。家里4亩莓茶每年稳定收入3万元左右。” 右手截肢的村民田开顺说,靠着莓茶收入,他还发展了其他产业,日子愈发红火。
69岁的村民陈添花在采摘莓茶。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采茶一天120元,农闲时就来,一年能挣1万元左右。自己挣钱,也减轻了子女负担。”69岁的村民陈添花采摘莓茶时,脸上总带着笑意。
从困境中奋起,在茶香中绽放。近年来,田水生牵头创办的茶厂先后获评“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永顺县残疾人阳光就业基地;他本人获湘西州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展望未来,田水生计划拓展莓茶基地、引进新品种、改造厂房打造中高端产品,将自己的“芷洲白露”莓茶品牌打造成湘西州著名商标,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让莓茶产业红利惠及更多人。
记者手记:
从遭遇车祸到自强创业,面对困难挫折,田水生从未屈服,始终顽强拼搏。尤其在带头种莓茶成功后,他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众的无私帮扶,更令人动容。党员的风采在他身上具象化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团结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