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4 17:07:5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文峰
涟源市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河长制实践路径,精心打造“碧水支部”,为河湖长治久清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碧水支部”充分用好“党建引领”融合方法,实现了政治功能与业务功能相统一。
组织联建,责任贯通到底。针对基层河长制工作存在管护力量不足、管护经费短缺等现实难题,以河流为经线,以沿河乡镇边界为纬线,全面建立由乡镇河长任支部书记、村级河长任党小组组长的“碧水党支部”38个、“碧水党小组”196个、党员示范岗325个,形成“碧水支部+碧水党小组+党员巡河护河示范岗”三级体系。同时吸收沿岸热心公益的党员、团员、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参与,将组织力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问题联商,精准攻坚克难。强化组织领导,20名市级河长挂点联系“碧水支部”,指导、协调、督促工作开展。加强经费保障,市河长制成员单位联点38个“碧水支部”,每年安排不低于2万元工作经费。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守护幸福河湖”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巡河护河,统一调度解决河流突出问题,加强与市、乡镇河长办联动。
近三年来,累计解决一般河库问题298个,突出问题18个,长期难点堵点问题2个。
资源联享,凝聚治水合力。深化跨部门协作,建立“碧水支部+屋场会+河道警长”机制,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设立“碧水先锋”服务岗,通过微信联络、入户走访、发放手册等方式宣传涉水保护知识,提升行洪安全、河道管理、生态修复等整体效能。2024年6月24日伏口镇遭遇强降雨,湄水河伏口镇碧水支部党员迅速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碧水支部”如强力引擎,驱动河长制焕发澎湃活力,河湖面貌迎来蝶变。
水质跃升,清水长流成常态。据娄底市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水质监测,涟源市172条河流(库)主要监测断面均达到Ⅲ类或更优水质,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沿河村民感慨:“小时候的清清河水,又回来了!”2023年涟源市代表湖南省接受水利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评优秀等级。
生态修复,河湖焕发新容颜。岸线整治成效卓著,2024年完成河道清淤12.3公里、生态护岸建设29公里;完成水利部河湖卫星遥感交办图斑507处、省水利厅交办图斑46处,共553处图斑问题的整改销号任务;清理河道垃圾540余吨。2025年已清除河道阻水林木4000余棵,恢复河道行洪断面5.7公里。
发展赋能,水岸经济显生机。因地制宜打造“河长制”文化主题微公园10处,建设亲水平台,串点成链形成示范河段。依托优美水环境,发展滨水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绿色红利”持续释放。
难题破解,治理能力大提升。在“碧水支部”的助力攻坚下,一批“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涟水河东风砂石场关闭遗留尾堆坪已复绿建成湿地公园;涟水河段周边居民占用滩地种菜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难题得到有效治理。2024年12月,水利部对湄水河幸福河湖项目沿线五个乡镇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度达100%。
“碧水支部”生动诠释了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其经验做法被《湖南水利》(2024年第17期)以《涟源市持续擦亮“党建+河长制”品牌》为题全省推介;“持续擦亮河长制工作品牌,共护涟源碧水,同享幸福河湖”成功入选新华网“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典型案例,并助力涟源市获评“2024年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创优城市”。涟源市将持续深化这一机制,不断拓展“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深度与广度,以碧水清流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让幸福河湖真正成为润泽民生、助推发展的不竭源泉。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