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Cho-Yun Hsu,1930年9月2日-2025年8月4日),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历史学家。1948年底,许倬云随家到中国台湾,1970年,定居美国匹兹堡。
许倬云于1953年从台湾大学史学系毕业;1956年获文科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进修;196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赴美,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许倬云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历史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
许倬云被认为是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数十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另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作品《万古江河》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许倬云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2020年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颁“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2024年获得唐奖第六届汉学奖。
中西之间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赋予了许倬云治学的最大特色。许倬云虽以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为研究重心,但他的目光从未局限于中国古老的过去,他从这个国家的过去看向它的未来,又从这个国家出发,观察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发展。
今天学术界非常显著地崇洋媚外,也非常显著地抱残守缺,这两者是相配而行的。抱残守缺又不能见全貌,所以崇洋媚外,取外面东西来填补,没有自发的精神,有聪明才智但是不敢放,不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自己的精神困扰和饥渴,这是值得担忧的事情。所以,假如改革开放真有大义而为的政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放松人的思想,一定要放松资源鼓动民间的财富,也释放若干的资源,鼓励在学术界、文化界做寻找价值、重建价值的工作。我们面临的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以美国的学术界与同时代的欧洲学术界相比,美国学术界缺少知识分子。美国的知识分子在作家、记者与文化人之中,不在堂堂学府之内。学府里只见专业教师、专业研究者,他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悬不出一个未来该有的境界。他们只看见保守与自由的对抗,却不再提问“自由”该如何从新界定?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新的婆罗门(Brahmana)阶级正在出现。印度文明中,婆罗门以他们的知识占有一切特权,他们是贵种,其他人则是贱种。婆罗门最后是和拿刀拿剑的剎帝力(国王)合作,即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在今天,我们的“国王”是那些财富多的人,人人都向财富低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许倬云2006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到了今日,个人主义已经发展到难以修补的地步:人有充分的自由,但人对别人几乎可以没有责任。这一情况,造成了最近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因为人与人彼此不再信任。社会将近解体,甚至家庭可以不存在,夫妇、亲子之间缺少亲密的相许。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社会将只有满足欲望的掠夺,而没有彼此扶持的互助,这是西方文明正在面临的重大缺失。——(陈心想:《倚杖听江声——许倬云教授访谈录》)中国世界以人为头,没有上帝,天心是人心。盘古就是人,左眼太阳,右眼月亮,头顶是青天,脚底是大地,身上的血脉是河流,骨骼是森林,这个盘古就是象征,是天地人三才,人为贵。没有人的眼光,没有人的知识,没有人的情感,没有人的智慧,就没有天地。这个是中国的好处也是中国的缺陷。最大发生的副作用,中国人讲伦理,讲人跟人的关系,社会关系,各种亲疏关系,各种尊卑关系,上下关系,这个就构成了一个优势跟弱势之间的差别。就举一个例子,我们始终没有脱开帝权,有了皇帝就有内廷,有了内廷,政府就不存在,就永远内廷跟真实执政政府之间的这个对抗,于是国家一定分裂,然后人人都想做皇帝,人人都想做太祖,人人都想做帮会的头头,还不够,还有二代、三代,还不够,表弟,舅爷都得上。这种就深入人心,使得我们没有办法解放自己,也绑住了我们自动自发的精神。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而世界上诱惑太多,今天我们的生活起居里,有多少科技产品,这些东西都不是家里自己做出来的,都是买的。今天你没有金钱,你不能过日子。必须要过这种生活,就不能独立,既然不能独立,你就随着大家跑,大家用什么,你跟着用什么。尤其今天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信息很多,但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也不知道人生往哪个方向走,人生活着干什么。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才会想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顺境里面的人不会想。而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以上综合自网络)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