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翔 陈祉含 郴州日报 2025-08-02 08:32:29
矿井深处,5G智能系统30分钟完成暴雨撤离;
社区院落,一杯暖心热茶化解家庭纠纷;
山乡雨夜,631预警叫应平台5分钟唤醒千名防汛人;
……
今年上半年,郴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四条底线”固本行动推向纵深。从矿山井下到社区街巷,从防汛一线到执法现场,实打实的举措织密安全防线,让发展的根基在每一次风险防控、每一场矛盾化解中愈发坚实。
智控升级筑根基,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各部门请注意,暴雨将至,立即停止井下作业,组织人员升井!”近日,苏仙区黄泥坳矿业5G智慧调度室里,安全员的指令通过应急广播传向井下。屏幕上,作业人员沿预设路线有序撤离,无人水仓自动启动排水,气体监测数据实时跳动——这套智能系统如同矿井的“智慧大脑”,为安全生产装上科技安全阀。
这样的智慧变革正在郴州矿山快速蔓延。
在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东波采矿场,作业人员专心致志地操控着计算机,一面大型电子屏精准地记录着井下智能铲矿机自动出矿和全液压自动化1354凿岩机遥控采矿的场景。这一“智能开采”数字化场景应用,入选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现在动动手指头,就把井下的矿采了。有了这些智能化装备,从采矿到出矿、破碎,再送入选厂,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现场操作人员介绍。
今年初以来,全市6座非煤矿山关退、7座整合重组、87座提升改造,传统矿山加速向“智慧矿山”转型。
安全防线的构筑离不开机制护航。
今年上半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16次研究安全生产,市领导带队检查193次,“暗访看问题”栏目曝光的典型案例推动整改落地。《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闭环管理七条硬性措施》出台后,市特督组常驻县市区督办,23个单位被约谈,134人次因安全问题被问责,以铁腕倒逼责任落实。
隐患查改的“闭环链条”越拧越紧。
“日排查日整治日报备”机制让3395处隐患中3207处整改到位,按期整改率100%;3144家企业建立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应急部门直管行业重大隐患自查率70%;有奖举报平台兑现奖励6.3万元,252条线索推动隐患清零,形成“企业主动查、员工敢举报”的共治格局。
科技赋能让监管更精准。
全省率先实现气瓶“一瓶一码一档”监管,扫码可知流转轨迹;1125台农客装上智能设备并接入省级平台,超时驾驶自动预警;9.8万个联网烟感报警器守护“九小场所”与校园;17期上门培训惠及2418名企业人员,4.3万名基层工作者接受消防培训,安全意识融入生产生活各环节。
智能矿山的科技护航与社区烟感的灵敏预警相辅相成,精准排查的细致入微与闭环管理的严谨高效形成合力,郴州正以智控升级的扎实举措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为高质量发展稳稳护航。
温情治理聚合力,守牢社会安全稳定底线
“日子过不下去了,早离早好!”近日,资兴市唐洞街道民生南路社区调解室里,一对夫妻红着眼眶要离婚。老党员谢太平泡上热茶,聊起两人新婚时的互助往事,算起离婚对孩子的影响,苦劝一个多小时,最终让夫妻俩牵手回家。这个由5名老党员组成的“民生老嗲”调解室,成了社区的“减压阀”,“有困难找老嗲”成了居民口头禅。
在郴州,安全感渗透在城市肌理的每个角落。
城市大脑指挥大屏上,“网格化”地图实时标注城区动态,城管执法从“漫巡”变“精检”,处置效率提升三成。社区里,政法干警上下班、节假日着装“亮身份”,晚归市民常能看到巡逻警车灯光,“走夜路也踏实”成了共识。1795个人流密集场所按“七个一”标准布防,11个督导组每月暗访,390个问题整改到位,筑牢安全防线。
群众诉求渠道始终畅通。
桂东县寨前镇流源村,“五有”工作法让干部包片联户,随时倾听群众呼声。不久前,村民曹小鹏反映通组公路因塌方中断,村支书陈冬华当即带人核查,联系施工队清理路面,解决了桃坪片区130多户村民出行难题。自推行“五有”工作法以来,流源村解决修复路面、调解纠纷等问题50件,群众满意度100%。
去年11月以来,全市开展的“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像一场精细的“城市体检”:5.54万件矛盾纠纷化解5.1万件,92.06%的化解率背后,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的耐心付出;841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775名刑满释放人员规范管理,662名“三失一偏”人员落实帮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案事件。
打击犯罪的“利剑”始终出鞘。
“利剑护蕾·雷霆行动”破获全部32起现行案件,6742家重点场所清查整治,57份“三书一函”堵住漏洞。街头巡逻的民警用脚步丈量平安,调解室里的热茶化解矛盾纠纷;数字化调度平台精准高效,科技赋能提升防控精度,人文关怀传递城市温度……这些共同织就了郴州既有力度又有温情的安全防护网。
协同攻坚增韧性,守牢风险防范底线
“要不是村干部提前转移,老房子塌时我们就危险了!”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村民想起暴雨仍心有余悸。那场雨里,他家老屋虽塌,但全家安全转移——这得益于郴州“平战结合、多域联动”的风险防控体系,让城市更具韧性。
北湖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四部门干部围坐会商,“3+2+2+2”联合值班制度让3名应急干部带领2名自然资源干部、2名水利干部和2名林业干部24小时协同值守,打破部门壁垒。
“以前各报各的情况,现在一点鼠标就知全域风险。”值班人员指着631预警叫应平台说,该系统已精准发布27次预警,164名群众提前转移。
这套机制在防汛中威力尽显。
5月27日大暴雨前,市应急指挥平台5分钟内叫应资兴市2749名防汛责任人,应急队伍提前转移群众,实现高风险区零伤亡。台风“蝴蝶”过境时,平台42次叫应覆盖5.2万人次,预警到转移无缝衔接。作为全省首个建成临灾预警叫应系统的城市,郴州用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同样扎实。
危险化学品企业里,61家链上企业有“量身安全处方”;烟花爆竹企业全停产,21起非法案件被查;48支专家队为120余家工贸企业找出4000余条隐患,筑牢行业防线。
交通线上,G107绕城线通过隐患治理变身示范标杆,事故率显著下降;每月风险评估清除21万余个“人、车、路、企”隐患,626次交通事故绿色通道抢回131条生命。社区里,9.8万个联网烟感报警器实时预警;乡镇消防监管小程序让“九小场所”排查提速,171家商场、102家养老院隐患全整改;108.9万栋自建房完成“体检”,17167栋隐患建筑治理到位,居民住得更安心。
矿山与社区的安全守护一脉相承,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的防线紧密衔接,郴州以“四条底线”固本行动筑牢安全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持续书写着平安郴州的崭新篇章。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