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5-08-02 07:18:35
没人敢拍的剧情,AI:我来
100元可拍短剧,从业者包括程序员、资深网文作家
曾经深夜为短剧上头的观众,如今正追捧AI帅哥美女们的爱恨情仇。
AI短剧为何能迅速走红?其制作流程与盈利模式成为关注焦点。7月31日,记者采访发现,从业者包括程序员、资深网文作家,甚至有工作室月入近三百万元。只要有点子,有时候创作一部短剧只需要一百元。
创作门槛不高,通过广告合作、内容定制等渠道变现
从玄幻、悬疑到言情、末日等多元题材,真人不敢想、拍不出来的情节、特效,AI短剧正以惊人的创意和视觉效果冲击着传统内容市场。相比真人演员顶着拙劣的演技、用着“五毛特效”表演的“重生逆袭”“霸总爱我”,AI技术能实现更夸张的视觉呈现,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需求。业内人士透露,入门级AI短剧创作不需要太高的学习与工具成本。
绞脑汁(化名)是一名从业7年的网文作者,转型AI短剧创作仅一个月,今年6月她利用业余时间,在个人账号“绞脑汁~”上发布短剧,“古装+追妻火葬场”的题材以四天一集的更新频率,已积累近万粉丝。“我没有特意进行培训,就刷视频学学。AI短剧创作的门槛并不高,每月支付一百元平台会员费,文字就能转化为生动的剧集画面,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持续追更。”绞脑汁表示。
创作者时见鹿(化名)则更注重内容质量。5月以来,他开始运营一个名叫“末日手稿师”的账号,以第一人称视角为叙事主线,发布的《李曼的末日安全屋日记》全网播放量突破四千万。“在同类题材竞争中,必须提升剧本创意和画面质量,我本职为程序员,也要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剧本、编导知识。”
他介绍,创作一集AI短剧大概要经历6至7个步骤,“先写出一段设定与大纲让AI扩充成剧本,然后将剧本改写为分镜,再使用不同AI工具进行文生图、图生视频,随后添加配音与音效,最后再整合素材进行剪辑”。单集三到四分钟的短剧需十二至十八小时制作周期,涉及七十个分镜,每个分镜需反复调试七到八次。
时见鹿说,他平时使用Gemini、豆包、即梦、可灵、海螺、剪映等多个平台。“平台使用费加起来一年要五六千元,为了学技术我还花钱拜师。不过,这些早就回本了。”
目前,AI短剧创作者可通过平台流量分成、广告合作、内容定制等多渠道变现。即便作为副业,时见鹿也获得了数万元收益。
20人团队月产10部,特效已能“造龙”
当影视行业还在争论AI威胁时,已有人抢占先机,借助技术红利实现业务量井喷。韦迪(化名)夫妇凭借AI短剧实现月营收300万元。
“去年4月接触AI工具,8月和老婆一起辞职创业了。”韦迪原本从事3D建模工作,关注到AIGC短剧行业的发展潜力后,2024年8月,与摄影师妻子创立“Ai造梦者”账号,成为早一批入局者,“我们相信它能赚钱”。如今他们已发布超260条视频,不仅拥有38.3万粉丝,更将业务扩展至工作室规模。
账号发布的作品大多在1分钟内,题材以悬疑、玄幻为主,其代表作《如意坊》系列播放量突破9000万次,网友评价“剧情紧凑、视觉效果梦幻诡谲,可以去拍《灵魂摆渡》了”。
这一账号也逐渐成为两人的“活招牌”,吸引各方合作。今年3月成立的工作室现有20余名员工,可月产10部定制剧集,单集制作周期压缩至三小时,合作方包括多家影视公司及海外平台。“主要和影视公司合作,他们提供剧本,以古装玄幻题材为主,多为小说改编,通常有60—80集,而我们负责制作环节。发行平台有抖音、红果等,甚至还有面向海外的。”
“我们的员工都是全职在广西线下办公,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都有。”韦先生介绍,新人入职后,两个月左右就能成为熟手,三小时做出一集,月薪一万元起步。
“技术迭代超乎想象,去年AI连生成一只活动的爪子都难处理,现在已能制作灵活翻飞的龙特效。”韦先生表示,对于这一开启“狂飙”模式的创作赛道,他抱有充足信心,“只要AI短剧不倒,我们就不转行”。
伴随技术的升级以及资金的参与,AI短剧行业正加速向影视级品质迈进。如抖音的《兴安岭诡事》、快手星芒短剧的《新世界加载中》、红果的《玄幻:从拉二胡开始》等,都呈现出不俗的质量与精度。
跳出人们熟悉的大众娱乐框架,AI生成技术与短剧天然具备高适配度,短剧单集较短、镜头相对更碎片化的特征下,AI更容易介入其中,对内容生成进行赋能。“也许再过不久,我们就能看到《三体》AI短剧了。”有网友评论。
责编:万枝典
一审:唐煜斯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